笔趣阁

无线文学>我在大秦种田养家 > 第187章 匿名信再指通敌麦穗设局引真凶(第1页)

第187章 匿名信再指通敌麦穗设局引真凶(第1页)

水泵的手柄还在微微震颤,麦穗的手掌贴在铁身上,感受那股从地底涌出的力道。渠水已经漫过第一道田垄,泥土吸饱了水分,颜色沉了下来。她正要松手,眼角却瞥见村口黄尘扬起,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她没动,直到确认水流稳定,才缓缓放下手柄,转身迎去。

差役翻身下马,递上一封密函,封口盖着御史台火漆印。麦穗接过,当着众人的面拆开,纸页展开时,一股淡淡的草腥味钻入鼻腔。她目光扫过内容,面色未变,只将信折好,塞进鹿皮囊。

“阿禾。”她声音不高,“去把妇人们叫来晒场,照常开课。”

阿禾点头离去。麦穗站在原地,手指在囊口轻轻摩挲了一下,随即走向晒场中央的石台。太阳已升至中天,风从北坡刮来,带着干土的气息。

不一会儿,妇人们陆续聚拢。有人抱着孩子,有人手里还攥着锄头。麦穗取出那封信,高高举起。

“有人写信告我通敌。”她开口,语气像在说今日该翻哪块地,“说我私通匈奴,藏匿敌谍,图谋不轨。”

人群静了下来。

“可有匈奴人来过?”她问。

无人应答。

“可有密语、暗号、兵符?”她再问。

依旧沉默。

她将信递给徐鹤:“先生,这墨,可是你药庐里调的?”

徐鹤接过,凑近嗅了嗅,又用指尖蘸了点墨痕,在舌上轻尝。“是艾草汁混黄连熬的,防虫蛀,也耐久存。”他点头,“我去年给了几个书记官,说是记户籍用,不易褪色。”

麦穗转向众人:“这纸呢?谁见过?”

一个织布的妇人举手:“像那胡商带来的,薄而韧,撕不破。”

麦穗点头,目光落向人群角落——那个总低着头记录的小吏,此刻正握着竹笔,在册子上飞快写字。她缓步走过去,停在他面前。

“你每回都记谁来了,记得比谁都清楚。”她说,“可敢说,这信不是你写的?”

小吏笔尖一顿,墨点在纸上洇开一圈。他猛地抬头,脸色白。

麦穗没逼他,只转身回到石台,铺开一张兽皮,提炭笔写下三行字:

西域桑皮纸,陇西药墨调,左利手执笔。

她指着第一行:“此纸不出自秦地,若真通敌,为何不用匈奴羊皮?”

第二行:“药墨出自本村,配方唯徐先生与书记官知晓。”

第三行:“墨迹左侧渗透更深,执笔者惯用左手,却强以右手书写,破绽在此。”

她顿了顿,看向小吏:“你袖口内侧,有墨渍,位置偏左。昨夜你抄录名册时,曾蹭到灯油,擦过一次,但没洗净。”

小吏低头看自己的袖子,手指微微抖。

麦穗不再看他,而是望向村口。片刻后,一辆官车驶入,陆恒走下车,黑袍垂地,手中握着另一封信。

他径直走到麦穗面前,将信递还。“这是副本。”他说,“原件已封存。”

麦穗从囊中取出自己那封,双手奉上。“大人若疑我,尽可查证。纸源、墨方、笔迹,皆可追查。若查出是我所写,我愿当场自缚,随你回衙。”

陆恒接过信,仔细翻看。他的目光停在墨色渗透处,眉头微动。他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句子:“墨渗三层者,必出自陇西左利手匠人。”那本日记,他烧了一半,剩下几页藏在贴身衣袋里。

他抬眼,冷冷扫向书记官。

“你身为文书,擅录民籍,逾越职守。”他的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全场,“今又伪造匿名信,污蔑良善,动摇民心。拿下!”

两名随从上前,架住小吏。小吏没挣扎,只低声说了一句:“我只是……不想让她们太亮。”

麦穗听见了,没动声色。

搜身时,从他怀中掏出第三封未寄出的信,纸墨一致,字迹相同。陆恒盯着那封信,忽然问:“谁指使你?”

小吏闭嘴不言。

“你以为写几封信就能压住什么?”麦穗走到他面前,“我们识字、记账、挖井、分水,靠的是一个个名字记下来的人心。你怕的不是我,是你自己看不见的将来。”

小吏终于抬头看她,眼神复杂,像是恨,又像是惧。

陆恒挥手,命人将他押走。临行前,他多看了麦穗一眼。“此事未完。”他说,“背后之人,不会就此罢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