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这样的事,我实在是没脸赖在这里,这几天麻烦大姑照顾,慧儿都记在心里。”
这时恰好沈云姝过来看她,听了这话,便问她打算去哪。
“先回外祖家看看娘和弟弟妹妹,再做打算。”沈云慧没什么底气地道。
“你娘离开前没去找你,的确有不想拖累你的意思,但只怕也是不想带着你。你外祖家的情况你该清楚,能收留你娘她们就不错了,再多个你,肯定是不愿意的。”沈云姝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云慧也明白,不要说她已经嫁过人,就是个黄花大闺女,去了外祖家也是被嫌弃吃白饭,不出几天肯定给她找个人家嫁了。
外祖家不会有她的容身之地,庄氏也不会为了她跟舅舅们闹,但是她实在是无处可去。
“你若愿意,我这倒有两个去处。”沈云姝道,“一是你进我的作坊学手艺,不过和别人一样,要签至少十年的身契,十年里,你都得听我的安排,或许要去很远的地方谋生。或者,乡下有个富来村,村里人和我很熟,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帮你落户过去,以后你就在村里帮着干活。虽不能挣到多少钱,但总归有个安身之所,也能吃饱饭。”
沈云慧怔怔落下泪。
“姝儿,你不必这样。是我们家对不起你,有今天这结果,也是我们自作自受。我我不值当你这么费心。”
“算不上费心,你若不接受,我也不强求,不过是求个心安。你身子还没好全,最好别急着赶路,再休养几天,顺便好好考虑一下。”沈云姝道。
半晌,沈云慧点了点头:“谢谢你,姝儿,我会好好考虑的。”
沈云慧最终选择去了富来村。
学手艺的提议很诱人,但她自觉不配,又怕学成后自家娘亲知道了,起些别的心思,索性放弃了。
田叔安排她和村里其他十几岁的姑娘同吃同住,梨丫也跟着一块去了。
沈云慧小时候也是过了几年村里日子的,倒是很习惯。她也勤快,听田婶说总是头一批起来,最后才睡的,就是平日话不多,也很少笑。
有些伤口需要时间愈合,所幸村里日子简单,活计分得明确,多劳多得,大家都相处融洽。
到第三年的时候,梨丫嫁了村里一个小伙,分到了一间小屋子。又过了一年,沈云慧嫁给了周大,沈云姝全家去吃了喜酒,送了贺礼。
沈云慧和周大明理能干,逐渐顶替了年迈的田叔田婶,配合着沈云姝打理村里的田地果林和作坊。
沈云慧的孩子满两周岁时,沈老大最终没熬过矿场上的苦日子,死在了一场风寒里。
周大帮着安葬了老丈人,遣人去庄家送了信。
庄氏带着两个孩子风尘仆仆来投奔沈云慧时,母女两个几乎认不出对方。
庄氏已然成了老妪,满头花白,身形佝偻,可见这几年过得如何劳累。两个孩子也变得沉默怯弱,早没了从前熟悉的活泼模样。而沈云慧已从过去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又与周大夫妻和睦,日子富足,被养成了一颗温柔的珍珠。庄氏抱着沈云慧大哭了一场,随后就一病不起。
沈云慧问过沈云姝的意思后,在村里角落给他们起了间小屋子,平日跟着村里人干活,按工分领吃食。
两年后,庄氏去世了,沈云慧将她和沈老大葬在了一起。
沈筱梅在婚后第十二年,把当初沈老爹给的嫁妆钱还了回来。
晚是晚了点,但也让沈云姝和王氏多少改变了一点对她的看法。自此,逢年过节,沈筱梅带着丈夫孩子来沈家走亲戚,也会给她留张位置。
至于梅氏那头,再也没有消息传来。沈家也没有打听过,彻底断了往来。
富来村在一年年的劳作经营下,变成了十里八乡最富裕的村子,大家都争着想把女儿嫁进去,村里人口一下子添了不少,房子也起了一排又一排。
村里主要进账来源除了牛乳作坊和豆腐作坊的分红,还有给大姑席面提供的食材。山上按沈云姝的建议进行林间养殖,鸡鸭禽类数目达到好几百,猪和羊各养了几十只,鱼塘也扩了几处。粮食依旧种的不多,地方都用来种了牧草,供养着村里将近五十头牛和猪羊。
村子里还修了个小学堂,请了个老童生教识字和算账。学堂不收束修,老童生的月银由村里的公账出,不拘男女老少,想学就可以去听,因而总是一屋子坐得满满的。几年过去,村里谁再大字不识,都觉得丢脸。
大姑年纪渐长,胳膊有点挥不动了,席面生意就交给了后来收的几个女徒弟。她和梁大爷则改做了私厨,每天只接一桌客人,供不应求,都得提前半个月定。
珍儿和歆儿分别在二十一岁和十九岁时招了一个上门女婿。歆儿成亲那天,沈稷和杜锦堂都喝多了。
他们两个前后脚中了秀才,魏骁已经替他们规划好了,未来定是要走仕途的。而廖歆儿坚决要招婿,他们只能把一些暗生的情愫埋在心底。
廖歆儿招婿一部分是受梁珍儿影响,一部分隐秘的原因则是廖源迟迟不肯娶妻。
尽管廖源始终没有把对沈云姝的感情宣之于口,但在之后的岁月中,大家也逐渐猜到了他的心思。
只是木已成舟,已然错过了。
廖源专心琢磨木工,小店铺慢慢做大,也收了几个流落街头的小乞丐做徒弟,慢慢传授手艺。
直到三十三岁时,田叔大病一场,拉着他泪流满面,劝他放下心结,别再自苦,他才松了口,隔年救下了一个来汴城投亲无门的姑娘,两人在半年后成了亲。
至此,沈云姝生命里的亲人友人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平淡却踏实,幸福。
喜欢指尖酥请大家收藏:dududu指尖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