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大营是军屯,全是些臭烘烘的士兵,天天在土坷垃里刨食吃,实在没什么好看;玉门大营是日日训练的精兵,而且都是又美又飒的女郎,养眼,还算有意思。
李谨在心里是这样权衡的。
于是乎,此次的例行巡阅,李谨便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由婉仪将军云常宁统领的玉门大营。
*
玉门军已整饬地列队于营盘外那片平整而广袤的土地上。
队伍正前方是一个高十尺、方三丈的夯土台,是此前专门为李谨阅军而搭建的,每次他来巡阅都会主动提出要上阅军台看操练。
这一回当然也不例外。
此刻,李谨坐在阅军台专门为他设置的锦榻上,头顶张着遮阳华盖,津津有味地看着底下披甲执锐的娘子军。
他右手下方还设了一张锦榻,榻上坐着陪他一起来巡阅的凉州君。
也许因军营毕竟是肃穆之地,故而李翩没带他那嬖人,李谨也没带他那宠妾。
李谨喜欢到玉门大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几乎每次来都能看到些有意思的东西。
比如之前,云安给他看的是五兵演练,五兵之后还专门演练了刀法。
传统的五兵乃戈、戟、矛、殳、弓矢,但因冷兵器不断推陈革新,现如今的战场上以刀、槊、矢三样最为常用,殳已基本成为仪仗器物,而刀也正以极快的速度取代长戟,成为战场上最趁手、最具杀伤力的兵器。
汉时,环首刀主要为步兵所用,骑兵主要使用戟、槊、矛等。但自从胡马踏中原后,骑兵成为战场上的主力,将领们渐渐发现,汉兵的戟和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而胡兵的大马长刀则优势十分明显。
在战场上,可以挥、砍、刺、截、斩且易于携带的刀明显比笨重且使用方式单一的戟要更加合适。
当战争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敌我混战、千钧一发之时,刀的砍杀比之戟的刺杀可以有效避免因兵器刺入敌人身体中难以拔出而导致的得不偿失。(注释1)
不知这次,云将军又会给他展示什么新奇玩意儿?
李谨这样想着,一转头就见云安身披明光铠、腰佩长刀,三两步登上阅军台,来到李谨和李翩面前,恭敬地行礼道:“禀主公,诸将士皆已待命。”
“今天给孤看什么?”李谨问云安。
“前些时日新制二阵法,今日可为主公演示。”
“好得很。”
李谨笑容灿烂,如同对好戏期待已久的孩童一般拍着手说:“开始吧,云将军,快叫她们开始吧。”
云安对着立于阅军台下的掌旗职志做了个手势,扬声说:“全军听令,阵型——大有!”
掌旗职志立刻领命,手执令旗将军令传至后方。
看到令旗,女军们秩序井然地动了起来。
为了使李谨看得更清晰,每一队列最前边的人皆手执阵旗,随着阵旗的移动,很快,以《易》之卦象“大有卦”为依凭的阵型便摆了出来。
“大有卦”乃《易》六十四卦之一,以这一卦象摆出的阵型,前军灵活,后军稳重,是个极好的防守之阵。(注释2)
李谨好奇地看着,云安在一旁为他解说阵型是如何变化的。
这整个阵法摆出来是个“离上乾下”之型:
上九为骑兵,灵活机动,负责抵挡并分散敌军冲锋势头;
六五为步卒,在敌人攻来之时可以立刻向两边分散,以钳形列队左右夹击;
九四、九三、九二、初九皆为弓箭兵,形成一个庞大又整齐的矩阵。此阵型可源源不断地发射箭矢阻挡敌人进攻。
李谨抻着脖子看过去,但见九四的箭矢发射完毕后立刻有序后撤,九三变九四,九四变初九,训练有素的女军们箭矢连发,丝毫不乱。
这边李谨看得津津有味,正想夸两句玉门军好厉害的时候,却听那边李翩突然开口。
“此阵型只能防守不能进攻,战场上会使我方陷于被动,用处并不大。”
一整个阴阳怪气的。
李谨忙顺着李翩的话,问云安:“可有进攻阵型?”
云安再次发号:“全军听令,阵型——明夷!”
掌旗职志得令,手举令旗策马而去。
霎时间,接到命令的女军阵型迅速发生变化——大批骑兵整齐地列队于最前端,并不如何厚重,而是形成了坤卦之卦象。
坤卦之象极为伸展灵活,配合骑兵的突击可有效冲杀敌军队伍。
骑兵之后是步卒,步卒形成了两道厚实的人墙。
“明夷卦”同为《易》六十四卦之一,坤上离下,呈外愚内秀之势。(注释3)
上六、六五、六四皆为骑兵,纵马前驱,可根据敌方实际状况或冲锋或包夹进攻;之后的九三、六二、初九皆为步卒,她们摆出的离卦一方面可以有效攻击,另一方面还能遏制敌人形成包围之势。
阵型演变过程中,云安仍旧耐心地将这些逐一讲给李谨,但李谨听着听着就变得兴致乏乏了。
云安知他仍是少年心性,意气却浮躁,好奇却肤浅,且极容易三分钟热度,于是便识趣地闭口不言。
待得阵型演变结束,李谨终于又打起了精神——比之听不懂的什么六十四卦,他更感兴趣女子练兵之事。
“这些女军都是云将军训练出来的,果然各个好模样!我听说望日又募了好些,把她们都训练成现在这样,应该很难吧?”
问这话时,李谨那双圆圆的眼睛显得特别明亮,似乎是发自内心对这些娘子军感到敬佩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