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两京旧札 > 130140(第4页)

130140(第4页)

“有能耐有钱就赎人,没能耐没钱就乖乖认命接客。你没那钱却偏要赎你的姐妹,难不成还是我们逼你的?”老鸨言语尖酸,“倒不如乖乖让她跟我回去,这官司啊你也可以少一门。有时我也纳闷,穆娘子曾经出手那么阔绰,在钦差大人、知府大人面前就能拿出三千两,如今为着自己的姐妹竟是六百两都不肯出。我怜惜你们姐妹情深,让春姑娘同你回去,可你也不能欺负我们这些下九流的人啊。

“穆娘子您也是从鱼龙巷里出来的,知道我们这些人的难处,这钱一日不到手上,我们就睡不踏实。您说您卖屋筹钱,我们指不定就会觉得您是想跑路准备盘缠。您本就不是明州人,在这儿无亲无故也没有挂念,到时候您跑到天涯海角,我又去哪儿找人要钱呢?不过如今我们也是不敢要了,若非知县做主,谁还敢去私藏兵器的人家里要债?要是去啊,不知道要的是钱债还是命债呢!”

老鸨像是得势的通天小人,穆宜华一句话她有一箩筐的话在等着。

穆宜华只觉头疼脑涨,身形不稳,穆长青连忙上前搀扶住她。

老鸨所言并非全无道理,这里是明州,而她穆宜华终究是从汴京而来的流民,即使她曾经赚了点小钱,过上了稍微好一点的日子,但终究改变不了明州人眼中她的身份和来历。

穆宜华沉默良久,神思稍稍清明,她抬头冷笑一声:“敢问花妈妈,我这妹妹您是从哪儿买来的啊?”

老鸨听出其中意味,谨慎地不敢回答。

穆宜华强撑着精神面向知县:“我这个妹妹是陈家的良妾。敢问我大宋朝可能买卖良民,贱卖良妾?知县大人若是不信,大可去找当初说媒的媒婆一问便知。”

老鸨吓得一激灵,矢口否认:“什么良民良妾?我只知道当初带她来的那个人说是她亲爹,日子过不下去了,要把他女儿给我。我看她脸色蜡黄蜡黄的,本来还不想要呢,转念一想这姑娘也可怜,倒不如就来我门下,这才收了她。穆娘子倒好,自己妹妹不看好叫人拐了去,反倒来污蔑我!这明州城这么大,我哪知道她是什么……什么陈家李家王家的良妾?我不知道。”

穆宜华望着她,没有说话,可老鸨那慌张的神情和欲辩无措的样子早,让她更加笃定这幕后主使到底是谁。

知县显然被堂下这两个女人的辩驳吵得头晕,只想尽快结案。

他惊堂木一敲,清清嗓子道:“肃静!是非真假,待衙役找到媒婆审问后再做定夺。若穆氏所言为真,那也是可怜之人。你们俩各退一步,一个减少债务至四百五十两,一个抵押房产尽快还债。至于陈家,丧父丧夫,唯余孤儿寡母,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

老鸨听知县如此说,她勾勾嘴角冷笑一声,满是不屑地瞧了一眼穆宜华。

“下一个案子……”知县掀起眼帘,对着穆宜华叹了口气,“把剑拿上来。”

衙役将长剑过堂,围在外头的百姓望之无不惊呼。这柄剑长三尺三,宽一寸二,剑鞘古朴厚实,剑柄雕刻蟠龙,剑刃如水寒意,若非贵族御身之物,便是将军征战佩剑。

她穆宜华是谁?敢有这样的东西?还拿出来言说要砍人。

“穆娘子,债务之事易清,但这私藏兵器之罪难脱。欠债已是你们理亏,你们非但不还钱竟还拿出兵器威胁债主,是何道理?”

“是我!”穆长青几步上前站在姐姐身旁,“是我藏得,我姐姐根本就不知道。”

“你姐姐是户主,又是你长辈,即使是你私藏,也难逃干系,穆小郎君想清楚了再说话。”

知县如此一言,穆长青翕合着嘴唇,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穆宜华在堂下垂首肃立,良久她缓缓抬起头,眼神直直地盯着县令,心一横,开口道:“这是我从汴京带来的……战乱颠沛,若无兵器傍身,我们三人怕是没有命活到现在。”

“那为何落定明州后,迟迟不肯上交?”

穆宜华沉默。要为自己脱罪只能说出曾经的身世,说出自己与左衷忻的关系,可自定居明州后,她只想安安稳稳地生活,什么宰相嫡女,什么落魄权贵的名号她统统不要了,她只要个“穆宜华”的名字便好。

没有什么比平凡与安定更加重要的东西了。

她为了保命来到这里,可如今又为了保命不得不亲手将这一份安稳打破。

穆宜华咬咬牙,说道:“汴京之难,唯有受过之人才懂其中恐怖,若无兵器傍身,如何睡得安稳?何况这柄剑是故人之物……”

“故人之物?你自己好好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人才会有这样的东西?穆娘子,你不会还要说自己以前是皇亲国戚吧?”

穆宜华深吸一口气,点点头:“我父亲……曾在京为官……”

“行了。”知县厉声,“穆宜华,本官没空在这里同你虚与委蛇,你别以为曾接见钦差就可以口出狂言。本官体谅你一个寡妇生活艰苦,但你也不能得寸进尺。”

穆宜华无奈叹气,嘴里句句实话听着却是句句荒谬:“妾身所言句句属实,非但如此,我与左翰林在汴京时便识得……”

“住口!你辩解不成,还要拉朝廷命官为你开脱。今日就算是左丈人给你做证本官都不会相信,除非是左翰林亲自到场澄清,否则,你罪加一等!不管你以前是何身份,你既已成了明州的百姓,家中男丁无功名,你也无诰命,并非权贵豪绅,平头百姓一个,就应该把剑交出来,而不是私藏在家!”

“上官所赐之物,也要交出来吗?”穆宜华挣扎。

“上官?何来上官?”

“左翰林便是上官!此剑乃左翰林在汴京时赠与我,上官所赐,势必要放在家中好好珍藏。奈何寒舍屋漏无法供奉,只好敛其锋芒藏于窖中。今日一时情急,我们也是为了自保才逼不得已拿出来……”

惊堂木被敲得哐哐响,这县令虽是上任没几年,但判过的案子也不在少数,从来没听过这般荒谬的辩论。

然百姓听堂,穆宜华所说的每一个字都真真切切地钻进了他们的耳朵里,敷衍了事却是不可能,再闹下去恐要交由知府审理了。

穆宜华与那老鸨都不是省油的灯,知县看着她们竟是一个头顶两个大。匆匆敷衍退堂,将穆宜华又关进了大牢里。

她病体未愈,又在公堂上争吵一番,头疼难耐,一觉睡到黄昏。

狱卒打开牢门,将郎中放进来给她治病,后头跟着的竟然还有汪其越。

穆宜华昏涨的脑袋瞬间清醒,她欲言又止,半晌才道:“你还是知道了……”

“这样大的事,你想瞒我们?”汪其越难以置信,“区区六百两,你就算是问我要又能如何?”

“我不想欠你人情。”穆宜华叹气,“钱债易还,人情债难还。我本想着若是自己能周转过来,自然还是要靠自己,实在难以转圜才会去找你们。”

“那你看看你如今的样子,是能周转的样子吗?”汪其越大恨,“穆宜华啊穆宜华,你让我怎么说你!”

“我本就是要去找你的!”穆宜华急了,瞧见郎中还在便又消声。

等到郎中换好药离开,她才有继续说道:“就是他们找上门来的那一日。我哪知道那么赶巧……”

“你还有脸说!”汪其越忿忿,“如今二郎被勒令待在家中,若不是他让小厮传话于我们,我们现在才知道公堂上发生了什么事,如何应对?”

穆宜华听这话像是他们一早便知,且已经查到了什么。她望了一眼牢外的狱卒,凑近道:“你们查到什么了?”

汪其越盯着穆宜华无奈地叹了口气:“此事是因为春儿姑娘而起,当然,在下也不是要挑春儿姑娘的刺。穆娘子你一心救风尘,自然也无错。但这件事里头,有两个地方十分关键。一个是把春儿姑娘带去私娼馆的人,另外一个是将穆小郎君带去私娼馆的人。因为只有你们三个碰面了,才会发生后面的事。要带人去私娼馆,穆娘子的难度是最大的,剩下的就只有穆小郎君。”

“是柳昌邑带我去的!”穆长青拍案而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