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起个什么名儿呢……”穆宜华蹲在地上看它进食,“小左?”
说出口时她自己都笑了一下:“算了吧,先叫阿黄,等左郎君来了,让他起名吧。状元郎给你起名,你是多大的荣光啊,以后已经要做狗中翘楚哦。”
穆宜华对这个孩子寄予了颇大的希望。
说来也奇怪,左衷忻与赵阔一同奔波四海御敌,可她就是觉得他还会回来,许是因为这里本是他的故乡,还有他牵挂的亲人,又或许……还有一些别的什么原因。
穆宜华不敢细想,也没有时间细想,因为因明州之战而搁置的《儿女英雄传》终于刊印于世了。
陆阳书局的名头果然名不虚传,一经问世,这话本子便畅销无阻,首轮刊印五百本,发售前五天被一抢而空,而后又找来工人紧赶慢赶,又印刷出六百本,一月内抢购而空。
这书一本三两,一千一百本就是三千三百两,五五分成,穆氏姐弟净赚一千六百五十两。
等陆阳书局送钱的人走后,她一把将桌上的钱财拢进自己怀里,脸上的笑容根本抑制不住。
穆宜华笑着抚摸着光滑的、熠熠生辉的银子,感叹:“有钱就是好啊。以前钱财易得,才会不知节制地挥霍,办个穆府家宴光菜肴就花去几千两,还不算烛火香薰帐舍歌舞……真是太奢靡了。”
穆长青看见这钱也高兴,凑到姐姐身边问道:“姐姐,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嘿,可不可以……”
穆宜华慢慢直起身子,用微妙的眼神看着他:“你想要多少啊?”
穆长青连忙摆手:“不不不,不用很多,我就是想……涨点儿零花钱,嘿嘿嘿……”
穆宜华高兴,大手一挥,将一小堆银子推到他面前:“行了,写故事不容易,这是你的奖赏,自己分配去。但是你要记着,如今只是个开头,日后也要好好努力,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赚更多的钱,明白了吗?”
“明白!悉听尊便!”穆长青将银子装进荷包后,不管姐姐说什么话都听。
“穆娘子,穆娘子。”外头忽然有人叫,还是方才陆阳书局来的人,“穆娘子,有几封书信方才忘记带来给你们了,是读者们的书信呢。不知你们住处,便直接送到我们陆阳书局来了,还有其他的作者和书局来找我们问您的名姓与府邸,说是要上门拜访求您的画,您看若是合适,我们便告诉他们?”
穆宜华笑着手下书信,也答应了请求,这种赚钱的事不干就不是她穆宜华了。
她将手中的书信挑挑拣拣,五封给万古生,三封给逢春客,穆宜华拆开自己的看,多数是要买画的,随便翻几下便看完了,可穆长青却还认认真真地看了一张又一张纸。
“这么认真?”
穆长青摇头感叹:“是这位娘子认真。她说她将《儿女英雄传》卷一反复看了三遍,特别喜欢女主角如茵,觉得大家生逢乱世,不管是男是女,都应该为保家卫国尽一份力。如茵虽为女子,但又木兰胸襟,实乃她学习榜样。她还说她最不喜欢《莺莺传》,说那是男人们意淫出来的任他们摆弄的女人,还把女人写得如此蠢笨不堪,好似男人一句花言巧语就能骗去似的。还说……”他翻了一页,“姐姐,你笔下的如茵不愧为女子所创之角色,有血有肉,真是极好!”
穆长青念完,哭笑不得:“她将我当成姐姐了。”
穆宜华也笑:“人家是在夸你呢。不过这姑娘说得确实好,古往今来多少诗书歌赋都把女子描绘成卑屈软弱,离开男人就活不得的怨妇模样,看多了也实在令人作呕。我们这书能够畅销,不过就是得了两处便利,一是抗金,此前明州之战大胜,百姓心中仍有热血,更爱看这样的故事;第二便是如茵,如茵勇敢坚强、足智多谋,胜于男儿,与此前诸多作品大为不同,也让百姓们觉得新颖好看。”
穆宜华了悟:“日后我们就按照这个路子走,不怕走不通。这娘子也是个心思玲珑的妙人啊,她可有在心中言明自己叫什么,通信地址有写吗?”
穆长青又往后翻了几页,看见落款上书——柳如眉。他搜寻着记忆,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姐姐……舅啊不是,那个……柳靖远他是不是有一双儿女?”
“是啊,是一对兄妹,哥哥今年应该十七叫柳昌邑,妹妹可能十四或者十五?记不太清了。”
“那那个妹妹……叫什么名字?”
穆宜华闻言微微一愣,拿过信纸一瞧,有些惊讶地微张着嘴巴:“柳……柳如眉?”
第116章
柳如眉一直不停地来信,但穆长青从未回复。渐渐地,这柳家表妹的响动也没了。穆长青舒了一口气,继续钻研小说的第二卷。
秋收过后,明知学堂开学,穆长青在学堂里竟然遇见了熟人乔擢英,也是甲班。二人一见如故,勾肩搭背地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寒暄完曾经的坎坷又感慨如今相遇的缘分,道一句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穆长青聊到兴上,问道:“真是奇了怪了,先前怎么没见你来读书?”
乔擢英边吃边笑:“嗐,像我们这样家中有家业的,送来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就是为了识字学算术,以后还打理家中生意。所以只要家里生意忙,我都直接请假去帮忙的,你开春才入学,看不到我正常。”
“那你半年没来呢……”穆长青有些可惜,“明知学堂的先生,教书还是教得挺好的。”
乔擢英咬着饼道:“我这样的已经算好的了,还有只挂个名儿不路面的呢。美其名曰是明知学堂学子,实则……肚子里一点儿墨水都没有。”
“你们有钱人都这样吗?”
“也不能说都,但却是有一部分如此。但像我这样的也不少,”乔擢英习以为常道,“比如柳家的柳昌邑,哎呀你肯定不知道。那个……陆阳书局董芳绪你知道吧?他小时候便是如此,陆阳书局那么大的生意,他要继承自然要经手,学堂和书局自然也是两边跑的。”
穆长青听见了前者便不在意后者了,他拍了拍乔擢英的手:“你说那个……柳家柳昌邑,他是谁?”
“他呀……比我还散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我是有正经事才告假,他呢,只要是不想学了就不来了。还天天说什么他们柳家家大业大,这辈子就算是混吃等死也吃不完。”乔擢英摇摇头,“要不说他傻呢,即使再厉害再富贵,哪有坐吃山空的?君子之泽还五世而斩。”
穆长青佯作惊讶:“啊——我听说他们家有海船瓷窑,生意必定做的很大啊,他要这么说,也不是没有缘由。”
“你不知道,我听我爹娘说,这几年柳家已经开始落寞了。明州城中好多商人都在抢他们柳家的生意呢,具体怎么抢我也不甚了解,但我只知道柳家现任家主不懂营生,把家底挥霍得很惨。据说当年柳老爷子在的时候特别辉煌,他们家在明州城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什么汪家董家那时候都排不上号的。可是现在呢,大家都说他们是强弩之末,没几年可混了。”
“哦……”穆长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柳家就柳昌邑一个孩子?这般大家族,肯定有个兄弟姊妹吧,到时候嫡系不中用,兄弟姊妹顶上也不是不可以。”
“我只知道柳昌邑有一个妹妹,今年十五岁。但要说族中其他兄弟姊妹,我也就不太了解了,好像是因为以前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大人们心照不宣地不说,我也就无从知晓了。欸不对啊,你今日为何对柳家这般感兴趣?”
穆长青哈哈一笑,敷衍道:“我写话本子呢,收集世情,收集世情。”
乔擢英有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但也觉得理由恰当,不再追问。
下学后穆长青邀请乔擢英去家中做客。这是明州一役后乔擢英第一次来到穆宅,他一走进院子便看见穆宜华在厨房里忙前忙后,连忙撸起袖子要去帮忙。
穆宜华以为是穆长青,背对着喊道:“今天下学这么晚,是不是又在街上闲逛了?过来生火。”
乔擢英也不拆穿,刚凑过去,穆宜华转身一瞧竟是他,连忙惊讶地换了脸色:“二郎?怎么是你?”
乔擢英笑得如同秋日艳阳一般:“长青请我到家中帮他看看《儿女英雄传》卷二的初稿,让我帮着参谋参谋。没有事先打声招呼,对不起。”
穆宜华笑道:“这有什么可道歉的?就当是自己家一样。你先去前厅拿点吃食和小狗玩一会儿,把穆长青给我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