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帝让所有人起来,豪情万丈地看向那一片片还未收获的玉米良田,高声说:
“得此良种,乃朕之福,乃大燕之福!此次所有种田之人,待玉米全部收获后,朕都有重赏!”
“皇上!敕南府良田众多,需要更多的良种种植玉米!”
“皇上!草民恳请能给敕南府更多的良种种植玉米!”
敕南府的乡绅们跪下祈求,杨砚客观地说:“玉米是良种,可不能全部都种玉米丢了稻谷。
敕南府身负燕国粮仓之重任,玉米要种,稻米也要种。”
杨砚作揖,
“皇上,臣以为此次玉米种植的堆肥方式,完全可以推广至其他作物农田上试验,定然也能提高稻谷的收成。”
蒋康宁附和道:“皇上,臣以为杨尚书所言极是。
此次种植玉米的所有田地不仅精挑细选,且全部做了堆肥与追肥,臣以为应当也与此有关。”
慕容世子也出列,表示实验田在种植玉米的前后是没有做堆肥和追肥的,所以这肥料应该也是关键所在。
慕容世子也表示实验田的玉米种植没有这里的密度大。
且王府的实验田当时一杆只有一穗,只有忠勇公府的实验田有一部分是一杆两穗。
因为当时主要目的是看着玉米能否在京城种植,也要试验玉米的成长情况,所以这些综合下来可能是京城的亩产有那么大差异的原因。
慕容世子还说了一件事:“皇上,敕南府的田地肥沃,雨水多,玉米抽穗需要雨水的时候雨水也充足。
臣看过后现敕南府的玉米含水量要比在京城实验田的高,但这玉米怕是无法与京城那样晒得那么透。
这玉米晒不透容易霉变,臣认为收获后剥粒继续摊晒,务必晒干晒透。”
这方面慕容世子就绝对有言权了,毕竟京城的实验田他也是从头跟到尾的。
来之前王石井也特别交代了他敕南府的湿度大,玉米在田间怕会没法彻底晒透。
永明帝认真听取了慕容世子的意见,道:“王世子随朕去忠勇村,蒋知府留在此处。
今日这一亩地收的玉米,蒋知府派人尽快剥粒,摊晾。”
蒋康宁:“臣遵旨!”
永明帝丝毫不打算休息,他也没心思去休息。
喝了两盏茶,吃了几块点心垫肚子,永明帝换了匹马继续上路。
还有力气的大臣就跟着,没力气的就在此处歇息。
没有一个跟来的大臣表示自己没力气了,也是纷纷上马,杨砚上马前拉着蒋康宁小声问:“忠勇村那边怎么了?”
蒋康宁的嘴巴微动,声音震撼:“忠勇村种了o亩玉米田,新鲜玉米亩产石。”
“嘶——!!”
蒋康宁继续嘴巴微动:“府城这边有掺了石忠勇村的玉米种子,下面的人说那玉米种子有一个成人的拇指甲盖那么大。”
“嘶嘶——!!!”
杨砚都快化身成七步蛇了!
杨砚是见识过京城实验田的玉米种子的,当时他就看出国公府实验田的玉米种子比王府的大一些。
当然,这两处的种子是混在了一起然后分了一半去敕南府的。
种子装袋的时候杨砚是在现场全程盯着的,就怕下面的人偷拿这玉米种子。
别院的种子算是王石井与邵云安和蒋康宁的私交,所以杨砚也没见这批种子。
只能说别院的种子数量太少,无论是蒋康宁、杨砚还是慕容世子都只是想着能多一点种子是一点,没有太去关注。
杨砚的小心脏是扑通扑通直跳,但却只觉得这一路奔来腰不疼了,腿不酸了,浑身都是劲儿!
喜欢悍【夫】:穿越之彪悍男妻家记请大家收藏:dududu悍【夫】:穿越之彪悍男妻家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