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南府这边的玉米快晒干最终收获了,虎行关这边的玉米终于成熟了。
虎行关的雨水少,玉米种植前王石井就带着人先挖了水渠,玉米抽穗的时候一边想办法引水灌溉,一边组织人力挑水。
虎行关的玉米比京城实验田的玉米长得大,也饱满,但王石井觉得含水量比京城的应该少一点。
含水量低,就意味着淀粉含量高。而且这时候的虎行关日照长,湿度低,玉米脱水快。
王石井估计差不多到o天就能晒干。
王石井这边说玉米成熟了,现在摘下来就可以煮来吃了,不过要加工成粮食、做种子还要继续晒几天。
代明荣就等着这一天了!
王石井这边一说玉米成熟了,那边他就带着人去了玉米田准备先收一亩鲜玉米来看看。
虎行关大营这边的将领也是都盯着那一片片的玉米地呢,长这么大没见过这杆子上结大穗子的庄稼!
到了地头,王石井让忠勇公府派来的农户带队,带领士兵收玉米。
鲜玉米的玉米杆子有甜味儿,还能拿去喂牲口。
砍下的玉米放到一边后,立马就有将领把玉米穗掰下来放一边,先尝尝玉米杆子的味儿。
嘿!还真的甜滋滋的!
大家一截一截地啃、嗦,“吃得”津津有味,却令邵云安在一旁看得心酸。
一群人收割,一群人剥玉米,余下的玉米秆也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边,剥下的苞叶也是分类在一旁。
充分展现出了翼虎军将士们干活的利落与做事的细致。
一亩地很快收完,王石井没参与称重,看着那三大堆玉米他有种“大事不妙”的预感。
不动声色地挪到邵云安身边,他弯腰低声说:“感觉怕o石了。”
邵云安顿时头皮麻,咽了咽嗓子,说:“小爹可能一个人弄不了两个娃,我还是回去吧。”
他爹没注意到他,邵云安立刻无情地抛下王石井自己跑了。
在啃玉米杆子的代战骁看到弟弟走了,过来问:“云安去哪?”
王石井面无表情地说:“他担心小爹弄不了两个孩子,回去看看。”
“哦。”代战骁吐掉嘴里的渣渣,蹙眉,“我怎么觉得咱们这一亩地数量不少啊,比试验田的多了不少哇!”
王石井咽嗓子,找补:“试验田种的疏,也没有堆肥,那时候头回种,也没经验。”
还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的代战骁只顾着乐了:“只要能跟试验田的收成一样,咱们就赚了。”
某人:【不,兄长,咱们这回可能是赚大了!】
看到这三大堆黄灿灿的玉米穗,代明荣也察觉到了一些不妙,这不止石了吧?
这玉米芯再占份量,他瞧着这玉米籽很饱满啊!
代明荣:“上秤!”
“大帅!我来!”
以戴冒为的将领们踊跃出力,代明荣见王石井没有动手的意思,他让书记官把记录。
第一筐称重,书记官记下,其他人在一旁哟嚯,挺沉的嘛。
第二筐称重,书记官记下,其他人在一旁继续哟嚯,这一筐也挺沉的嘛!
等到第三筐,第四筐……
代战骁不啃玉米秆了,他不是唯一一个停下嘴巴动作的人。
书记官看着这一筐筐的重量,突然大喊一声:“等会儿!”
正准备放第筐的人停了下来。
书记官看看前面这o筐的重量总和,再看看那庞大的三堆还等着上秤的玉米,再看看这十筐的总和……
代明荣问:“怎么了?”
书记官用嘴叼住笔杆,大力揉了揉眼睛,掐指对照着前面这过了秤的o筐玉米心算。
戴冒等负责搬玉米的将领凑过去,急了:“你这是怎么了?磨磨唧唧的!”
就见书记官的双眼陡然瞪成了牛眼,拿住笔就喊:“这已经有石斗了!”
手里还拿着玉米装筐的人,手中的玉米掉在了地上。
代明荣一把抢过书记官手里的册子看着那一筐筐的重量,掐指算了起来。
戴冒一把撞开书记官去看,看了半天他也没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