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这一穗夹在噶肘窝下,又掰下一穗,剥开一看,脸上带了明显的吃惊。
“老将军,这玉米是有何不妥吗?”
户部尚书杨砚凑上来问,他心里慌啊。
杨砚之前就被永明帝派来敕南府督工,确保所有玉米良种全部按照要求种下后他才返回京城。
老师坐镇京城不能跟来,杨砚心里怕啊,这敕南府的亩产与京城实验田的亩产差距也太大了!
万一师弟是虚报,别说老师能不能保住师弟,他这个做师兄的也得吃挂落!
刚才蒋康宁跪的时候,杨砚都几乎要跪了。
老将军没回答,他把两穗玉米塞到杨砚的手里,又掰下一杆玉米上的两穗,剥开苞叶再看!
杨砚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老将军,这玉米怎么了?”
代老将军十分严肃地把玉米跟自己的小臂比了比,说:“这玉米长得比京城实验田的玉米长,这玉米子还大!”
杨砚要跪了,老将军,您别这么吓人好么!
代老将军心急,把手里的两穗玉米有塞给杨砚,他把衣摆往腰带里一塞,亲自上手掰。
跟来的官员年轻力壮的见状也纷纷下地,明显也是等不及这一亩玉米收完了。
代老将军和杨砚说话的时候永明帝和君后都听到了,两人过来拿起杨砚怀里的玉米穗把苞叶全部剥掉。
这一看,永明帝就看出不同了,他往自己的小臂上一比,果然比实验田的玉米明显长出一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玉米还未完全脱水,还不能说明这玉米的颗粒就比实验田的颗粒大。
永明帝也不知道实验田半脱水的玉米粒有多大,所以无从比较,但单从玉米穗的大小来说,是明显比实验田的大且长的!
永明帝喊:“再派人来收玉米!快些!”
又一拨百姓下了地,前面的人砍玉米杆子,后面的拖到一边开始掰,还有一拨人负责把剥掉苞叶的玉米收拢到一起。
筐子拿来了,秤也抬来了,还抬了两柄大秤。
一亩地所有的玉米被掰了下来,玉米须都被弄干净了,就为了要最精准的重量。
永明帝和君后就站在秤砣旁,永明帝亲自计数。
第一筐、第二筐、第三筐……
百姓们顾不上把守的官兵和禁军有多么可怕了,全部往前涌,就想第一眼看到这晒了十多天的玉米还能剩下多少。
所有的玉米全部称重完,永明帝算出玉米的最后重量,他深吸了两口气,哑声:“再称一遍!”
负责称重的人非常有经验的换秤,也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不是头回换秤了!
等到第二回再称完,就有人忍不住喊了:“是多少?”
永明帝看着他计算出的两个最终数值,喉结剧烈地浮动。
没有人催促,许多人都从皇上的脸上看到了当初与蒋知府相似的神情!
永明帝抬头,哑声:“石,斗。”
极短的安静过后,现场炸开了,石!
这晒了这么多天,还有石!
“粮食!我们有粮食了!我们有这么多的粮食了!”
有百姓跪在地上忍不住面朝上天哭喊了起来,很快,哭声就传成了一片,就是现场的官员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谁见过如此高产的粮食!这玉米看着也快晒干,该收了啊!
代老将军跪下:“天佑大燕得此良种,吾皇真龙之子,得真龙庇佑,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人跪下:“天佑大燕,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是君后都跪下无比激动地高呼万岁,这不就是天佑大燕,天佑皇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