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初特意设置这两处粮仓作为中转,以防不测。史文恭与安云天也紧盯着校尉,等待回答。
“敌军并未袭击粮仓,而是在各地流窜出击,行踪不定。如今各地人心惶惶,所以……”
史文恭不解,望向荣奇:“荣都督,他们这是何意?”
荣奇沉思片刻,脸色愈阴沉:“这是在逼我们。”
“逼我们?”
史文恭仍是不解。安云天却似有所悟。
荣奇踱步于将台之上,怒形于色:“后方动荡,前线军心必然动摇。尤其青州兵——谁不忧心家乡安危?”
稍有不慎,局势便将崩溃。
史文恭也意识事态严重,急问道:“荣都督,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
怎么办?
这事确实相当棘手。
荣奇心知肚明,此事不好处理。
但有一件事必须做,就是封锁消息。
后方的变故绝不可让前线将士知晓,尤其是青州军,半点风声也不能走漏。
“当前之计,只有先瞒着,同时尽快剿灭青州境内那支汉军部队。”沉吟片刻,荣奇提出两点对策。
一是隐瞒消息。
二是尽快清剿。
“荣都督,这不太妥当。”
史文恭当场表示反对。万一青州军将士得知实情,自己岂不是要被这些士兵记恨?
若在以往,他或许不必在意。
可眼下局势日益严峻,后果不容小觑。
“史大人,你应当清楚此事关系重大。只是暂时隐瞒,待那支部队被歼灭,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荣奇并不认为自己的安排有何不妥,反而觉得这是上策,因而立刻沉下脸来。
“我正是清楚事态严重,才如此坚持。”见荣奇变了脸色,史文恭并未退让,冷冷回应。
谁不明白其中利害?
正是因为我明白,才要反对。
照你这般做法,一旦引动,谁来担责?
难道要我来背这个黑锅?
毕竟我是青州州牧,若青州后方不稳的消息走漏,闹事的必然是青州军——这些士兵的家眷都在青州,他们岂能不急?
安云天见气氛紧张,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连忙开口劝解:“史大人,还请稍安勿躁。”
“安大人,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对安云天的话,史文恭并不领情,面色依旧阴沉。
安云天却不恼怒,仍和气地说道:“史大人,我认为荣都督的安排没有问题。当前必须先封锁消息,同时派兵剿灭敌军,绝不能任其猖獗。”
说罢,他主动请缨,表示愿亲自领兵出征,剿灭这支汉军部队。
“荣都督,史大人,不如就由我带兵围剿,如何?”
安云天带兵?
荣奇与史文恭陷入沉默。
二人皆需权衡利弊。
荣奇需考虑更多,而史文恭稍作思量后,觉得此议可行。
无论如何,必须有人去遏制那支汉军部队。
否则,青州必将大乱。
“当前战局仍在我方掌控之中,敌军难以调遣过多兵力回援。依我之见,由我率领三万人马回防是否可行?”安云天察觉二人态度已有松动,便趁势继续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