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我在大秦种田养家 > 第178章 赵石柱记账显才军中推广双赢策(第1页)

第178章 赵石柱记账显才军中推广双赢策(第1页)

赵石柱蹲在军营账房外的土台子上,手里攥着一卷磨得毛的麻册。日头偏西,晒得他后脖颈烫,汗顺着脊梁往下淌,浸湿了粗布短褐的下摆。他没去擦,只低头一页页翻着那本账,指尖在“三月十七,箭矢损耗八十二支”一行停了停,又往后翻,“四月初二,士卒腹泻六人,疑因炊米未淘净”。

旁边几个戍卒凑过来看,一个年轻兵丁嗤笑:“百夫长还记这些?刀都快生锈了。”

赵石柱不抬头,只把册子往他手里一塞:“那你去跟郡守说,昨夜断粮是天意?”

那人愣住。

前日夜里,北线戍所突报缺粮,火把一路烧到郡守府。赵石柱提着这本账册进门,当堂摊开,从去岁秋收入库数起,逐日核对转运、驻点耗用、雨季霉变记录,一口气指出三个屯仓虚报损耗、私卖军粮的漏洞。郡守盯着那密密麻麻的字迹看了半宿,次日便派人查封三仓,押走两名仓吏。

此刻,那本账已在军中传了七八圈。有人不信,拿来对照自己队里的口粮放,竟分毫不差;有人悄悄抄录,学着在竹片上记“伤病几人”“牛力疲否”。连向来不屑文书的老校尉也问了一句:“你这算法……哪学的?”

赵石柱终于抬眼,嘴唇动了动,没答。

他知道是谁教的。

麦穗从没说过这是什么高深本事。她只是每晚坐在灶屋油灯下,在陶片上写田亩、粪肥、雨水天数,一边啃指甲一边念叨:“地不会骗人,账也不会。”有一回他笑她像市井妇人算腌菜坛子,她只抬头看了他一眼,把一块刻满符号的陶片递过来:“那你告诉我,去年春荒时谁家饿死人?谁家多存了两斗粟?你说得出吗?”

他哑了。

后来她开始教村中妇人识数,用炭笔在地上画格子,一格代表一亩,黑点是收成,红线是旱情。他路过晒场,听见她们念:“三月翻土,深七寸,加粪三筐……”声音齐整,像犁沟一样直。他站在人群外,忽然觉得,打仗也好,种地也好,其实都在记——记人、记粮、记命。

此刻他合上账册,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

郡守召见是在正午。大堂空阔,案上摆着他那本麻册,旁边另放了几份新抄的副本,墨迹未干。郡守手指轻敲桌面:“你这册子,不止记物。”

“是。”

“还记了什么?”

“士气。”赵石柱声音平稳,“每逢雨雪,逃卒多两人;口粮减半那日,操练时摔伤三人。伤病率与粮肉配比相关,我算了三个月。”

堂内静了一瞬。

郡守缓缓点头:“此非琐事。”他站起身,将原册递还,“明日召集各戍所百夫长,你来讲。”

“讲什么?”

“讲你怎么用一本‘妇人细账’,救了全郡军粮。”

消息传开,军中哗然。老吏们聚在营角,骂他丢了武人颜面:“拿笔杆子当功劳,岂非笑话!”有人故意在巡营时堵他:“赵百夫长,今日兵器折损几何?可要我替你记一笔?”

赵石柱只看着对方:“上月你部丢了一副铁甲,至今未报。你要我现在记吗?”

那人脸色变了,退后一步。

授课那日,三十多名百夫长列坐堂下。赵石柱站在前方,身后挂着一张大幅兽皮纸,上面是他连夜画出的记账格子:左列项目,右列数字,下方另设“异常备注”一栏。他拿起炭条,在“粮草”格写下“日耗粟三石五斗”,又在备注里添一句:“雨日增半斗,因牛力耗甚”。

底下有人皱眉:“这也记?”

“记。”他说,“少半斗,十日就少三石。三石粮,够一个兵活半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