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火柴盒上,同时点燃二十个千瓦电炉。然后,你们想用一块玻璃,把热量导出去。”
那个头花白的电路专家,嘴唇剧烈抖动,想说什么,却不出声音。
“可……全世界都……”他终于挤出几个字。
“所以全世界的星载功率放大器,都是废物。”张勤打断他,“他们走的是死路,我们为什么要跟着陪葬?”
“换基板。”
她删掉屏幕上所有数据,只写下三个字。
“碳化硅。”
“这……”李向阳的喉咙干得要冒火,“老大,国内……没有工艺……”
“从现在起,有了。”
张勤转过身,拿起电子笔。
“记。”
一个字,是军令。
五个人如遭电击,手忙脚乱地掏出纸笔。
“物理气相传输法,pvt。石墨坩埚,内喷碳化钽涂层。籽晶用h-sic,置于顶部,控温两千三百度。粉料源在底部,控温两千五百度。”
“关键是温差梯度。射频感应加热,形成每厘米十五到二十五度的稳定温差。整个过程在四千到八千帕的高纯氩气中进行。”
“这样,你们能得到直径四英寸,缺陷密度低于每平方厘米十个的高质量单晶碳化硅晶锭。”
张勤停笔。
会议室里,只剩下五支笔在纸上疯狂摩擦的“沙沙”声。
秦月荣站在门口,对助手打了个手势。
助手立刻走到那位写得最快的中年专家身后,在那人写满一页的瞬间,将笔记抽出,飞快送往隔壁的扫描室。
加密通道已经开启。
几分钟内,这些字迹潦草的笔记,将出现在航天部o所的实验室里。
“晶锭出来后,切割,抛光。”张勤的声音再次响起,“多线切割,金刚石砂浆,厚度三百五十微米。化学机械抛光,用二氧化硅研磨液,表面粗糙度小于零点一纳米。”
“这样,你们就得到了一块完美的碳化硅基板。”
“导热率,四百九十。”
张勤在白板上,用红笔重重写下“odu·k”。
“是蓝宝石的,十四倍。”
李向阳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那个数字,嘴巴半张,忘了呼吸。
十四倍。
他身旁,那个头花白的电路专家,手里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他没去捡,只是看着白板,嘴唇抖动着。
“我……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老大……”李向阳的声音都在抖,“有了这个……是不是就……”
“不够。”
张勤再次否决。
“你们只是从一口漏勺,换成了一口铁锅。锅里的水,照样会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