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堂猜中了。
南宫不是辽人,也非宋人,他本名李溟,是西夏李氏一族后人。
他家也并不在赵州,而是在萧关。
萧关,临近德顺军的笼竿城,地处陇山的山脚下,紧邻宋夏边境,山势险要,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本是宋夏交界处,宋人和夏人往来贸易极为寻常,陇山虽险峻,却北有镇戎军、怀德军,西便是熙州西夏驻军,再往西,便是卓啰和南军司。
若是宋夏交战,萧关便是最前沿的战场。
南宫小时候,几乎是听着战马的奔跑声和士兵的呼喊声长大的,因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母亲生下他不久便因病去世了,父亲也在一次宋夏战役中被流兵打死。
族中人丁稀薄,加之连年打仗,竟是死的死,逃的逃,南宫尚不满五岁,就成了孤儿。
有一点他说得不错,他是被宋军救了,又辗转被送给一家农户收养。
他和养父母先后流落到庆州和宁州,最后,一家人在凤翔府的虢县住了下来。
这里地处陕西地界,沿太白山,正是陇山和秦岭的交汇处。
南宫喜欢吃面食,也是从这里养成的习惯。
-----------------
他喜欢吃羊肉,则源于他的童年记忆。
在萧关的时候,村子里多数人家都养羊,在陇山上放牧。
他是抱着小羊羔、喝着羊奶长大的,他为数不多的幼年记忆里,虽记不清父亲的脸,但他却牢牢记着,家里煮羊肉汤时,炉子上咕嘟咕嘟冒出来的香气。
这个味道,这幅画面,就是南宫对家的全部印象。
他每次邀展昭吃饭时,总会点一些羊肉,不是软羊面,便是羊肉汤、入炉羊、当归羊肉、乳炊羊、点羊头等。
南宫喜吃羊肉,尤其喜欢闻炖煮羊肉时的香气。
相比之下,他反而对猪肉和牛肉吃得少些,几乎从不吃鱼。
南宫小时候虽住在萧关,但他祖籍却是夏州。
-----------------
他本姓李,祖上便是李姓党项部人,党项李敏和李俊夺权,李敏一族的后人因战乱迁至庆州。
后裔李继奉被封为银州番落使,李继奉曾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供手送给宋帝,而后因战败,大宋又将五州之地割让给了西夏。
李继奉让出五州,引起同族李继迁的不满,李继迁继而投向辽国,更娶了辽国公主。
李家就这样被一分为二。
而南宫身为李继迁这一支的后裔,身份极为尴尬。
西夏不认他们,认为他们背叛族人,与异族通婚,便与西夏背道相离;
辽国也将他们视为异类,认为他们天生低贱,即便是娶了公主,也算不得什么上等人;
大宋更不肯承认他们。
李继迁的后裔被各方排挤,族人苦不堪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从南宫的祖父母开始,族人便搬到萧关,在一个小村子里落脚,从此改姓南宫,隐姓埋名。
若不是父亲写了一封信,塞到南宫的怀里,他恐怕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这复杂的身世。
西夏是他的故国,但他却对西夏毫无感情;他身上虽流着辽人的血,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辽人。
他将自己寄托在大宋,但在此生活了几十年,却始终对大宋没有归属感。
有时夜半醒来,南宫恍惚间,仿佛仍和父母挤在萧关的小草屋里,充满了寒冷、饥饿和恐惧。
这就是他对童年的全部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