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幼崽找爹,全警局争着洗奶瓶 > 第173章 大海捞针(第1页)

第173章 大海捞针(第1页)

忙活了半天,又是聊天又是给绿萝擦灰尘,她才心满意足地重新跑回小桌子旁。

白舒杨偶尔抬头,看到酥酥自得其乐的样子,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一丝。

大约四十分钟后。

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推开,季云帆走了进来。

“师父,技术科那边有消息了,那个被格式化的手机,数据恢复了一部分。”季云帆将一份打印出来的通讯记录和聊天软件放在白舒杨桌上。

“但是……内容看起来都很正常,大部分是和一些工友、牌友的闲聊,约活、抱怨工钱、插科打诨之类的。也有一些和家人的简单通话记录,主要是他前妻关于孩子抚养费的问题。目前……没有现明显异常的通讯或涉及重大利益纠纷的聊天内容。”

白舒杨拿起那份记录,快翻看着。

确实如季云帆所说,内容琐碎而平常。

他放下记录,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沉吟片刻,突然问道:“现场执法记录仪的视频呢?整理出来了吗?”

季云帆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已经同步到资料库了。师父,你要看吗?”

他有些疑惑,通常初步勘查后,他们会更依赖技术队的详细报告和死亡报告。

“嗯。”白舒杨站起身,“去资料室。”

两人很快来到了刑侦支队的电子资料室。

巨大的屏幕上开始分段播放不同民警佩戴的执法记录仪拍摄的现场画面。

从拉起警戒线,到初步进入房间,记录现场。

画面有些晃动。

白舒杨目光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细节。

他重点观看的是最初进入现场和稳定现场秩序时拍摄的画面。

这些画面记录了大量围观群众的面孔和现场周边环境。

季云帆看着白舒杨专注的侧脸,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猜测,他试探着问道:“师父,你反复看这些外围和人群的镜头,是猜测凶手,很有可能返回了案现场,混在围观人群里?”

这是一个基于犯罪心理学的常见推测。

很多罪犯,尤其是精心策划犯罪的凶手,会出于一种复杂的心理,比如确认警方进展、欣赏自己的“作品”、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扭曲的好奇心,而返回到案现场附近,混在人群中观察。

白舒杨没有立刻回答。

直到一段视频播放完毕,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一个如此冷静、细致,懂得清理现场、使用消毒水的凶手,他的控制欲和好奇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强。返回现场,观察警方的反应,评估自己的‘成果’是否完美,这对某些罪犯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满足。”

他切换了一段视频,画面显示的是楼下街角聚集的人群。

“而且,他需要确认,他留下的东西,是否被我们现了,又是否被我们正确解读了。”

季云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两人不再说话,资料室里只剩下视频播放的声音,和鼠标点击的轻响。

白舒杨一段段地仔细查看。

尤其是那些记录围观人群表情和行为的镜头。

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明暗不定。

他知道,这或许是大海捞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