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宣和齐谐志 > 第74章 番外 衆生行(第3页)

第74章 番外 衆生行(第3页)

那日她还未明白,一只见惯了浩瀚长空的鸟儿,是有多麽不愿再被人关回笼中。

婚後的日子过得还算和乐,丈夫每日苦读,她则精心打理自己带来的几间嫁妆铺子,供养丈夫舅姑一家的衣食开销。

外人眼中她们夫妻相敬如宾,她也真的以为如此便是古书上说的模范夫妻。

但日子越久,她越觉得自己与丈夫过得更像是邻居。

一年後,她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孩。

丈夫依旧读书,她每日抚育孩子丶打理生意,虽然辛苦,家中换了大房子,还添了几个仆妇院子。

她原以为会这样过一生,谁料几年後丈夫一场急病,走得突然。

舅姑一改往日和善,露出贪婪本性索要财物,她懒得理会,将所有铺面田産交还给娘家,只身带着女儿回了少室山。

玄縧这一次没有拒绝,只是看着她的眼神,点了点头。

于是她成了石城峰朴志。

她悟到了,“道”不是绝情逃避,而是立德立心,度己度人。

女儿在少室山上自由自在,常赤脚跑在草地上,朴志有时想:既然造化自然养育了万物,使之各有短长,就让女儿在这自然中尽情绽放,全其天真就好。

石城峰上春去秋来,她年复一年地拨着算筹,修她的道。

当今官家崇道,很多师兄下山去求前程,她在石城峰的地位越来越高,不知不觉中,已成了玄縧之下衆人口中的“朴志师兄”。

如今整个纯阳派的收支都经她之手核算,饶是她算学再精通也难免疲累。

更难的是,纯阳道多年来秉承利物济他的侠道,乐善好施,并不似其他佛寺道观那般多营生利之道,一般弟子不知道,这鼎盛背後的左支右绌,财务上总是勉强平衡。

而且每月的收入中,总有一大宗由玄縧亲自带回,以富户布施善款的名义入账,或多或少,但必然及时。

按照这般进项,朴志有些难以想象,堂堂少室山长老玄縧,难不成每日周旋于富商大贾间讨要施舍?

大概道无常形,这便是石城峰玄縧的道。

去岁年关,朴志劳累之下染了风寒,病倒在卧榻上,

病势迁延到了年後,两个朝岳峰弟子突然来探望她,其中一个她认得,是前次试剑大会的优胜范舒爻,果然少年侠气,眉眼间都是藏不住的光。

二人说明来意,朴志心下生疑,但她是玄縧的徒弟,没有确证前并不打算向那两个年轻人和盘托出。

玄湛带蛇妖逼上少室山那日,朴志拖着病体去了,玄湛甫一指出囚妖牢有问题,朴志便清楚了,玄縧每月带回来的大笔进项,原从此处得来。

她痛心极了,看着玄縧在衆人的逼迫下交出了长剑,却仍不愿戳破这些财物背後的真相,师父在以己身之名,全纯阳之名。

大概这是师父认定的道,值得舍弃一切去守卫。

只是朴志还没有明白,这样真的对吗?

她想起了《道德经》里说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出自《老子·第十三章》,大意是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重视身体好像重视大的祸患一样。老子接下来论述了“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强调“贵身”丶“爱身”,才能担当大任。

,几十年过去了,她一直没能想通什麽是“贵身”,纯阳修剑侠之道,“贵”的又是谁之身?

朴志很想问问师父,这样的自我牺牲,真的是为侠之道,还是他心中给自己臆想出来的舍身成道?

那日局势变化得太快,朴志不曾想到,囚妖牢背後,还有那麽多的阴谋。

玄縧最终留在了连天峰,朴志想,他往後有足够的时间反思其中的“道”了。

“致虚极,守静笃”

出自《老子·第十六章》,大意为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致的境地。意即心智作用的消退可以达到“道”的复归。

,师父如今被迫留在连天峰,至少得到了形式上的“守静”。他日日旁观万物并作以为观复,焉知是不是离“道”能更近了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