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凯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恨不得亲自上场替他作诗。
他悄悄给旁边的一个心腹使了个眼色。
那心腹立刻会意,假装倒酒,凑到赵翰林身边,用极低的声音,提点了几句。
赵翰林眼睛一亮,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提笔,奋笔疾书。
很快,他也作出一七言律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帝乡昔日巡游处,王气空闻锁凤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诗,前四句化用了李白的《望天门山》,气势倒也开阔。
后四句则转入怀古伤时,暗指朝中有奸佞小人蒙蔽圣听,抒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成,赵翰林松了口气,脸上也恢复了几分自信。
他觉得,自己这诗,虽然未必能越苏晚那,
但立意上,却更贴合朝堂,更能引起皇上的共鸣。
果然,皇帝听完赵翰林的诗,微微颔:
“赵爱卿此诗,亦是佳作。借景抒情,寓意深远,可见爱卿一片忠君爱国之心。”
慕容凯见状,连忙起身附和:
“父皇圣明!儿臣也觉得,赵大人此诗,虽不及郡主之诗沉郁,却更显忠贞之气,
与今日登高望远,心系家国之情,更为契合!”
他这是明摆着要为赵翰林拉偏架了。
殿内众人闻言,心思各异。
有的人点头称是,觉得誉王言之有理。
有的人则暗自撇嘴,觉得誉王太过偏袒。
太子慕容轩微微一笑,并未说话。
宸王慕容璟则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嘲讽。
皇后看向皇帝,柔声道:
“陛下,依臣妾看,两位大人之诗,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不如……这第二局,就算作平局,如何?”
皇后这是在和稀泥,既不想得罪赵翰林和誉王,也不想让苏晚吃亏。
皇帝沉吟片刻,也觉得这样处理最为稳妥,便点头道:
“皇后言之有理。两位爱卿之诗,皆是上乘之作,难分高下。
这第二局,便算作平手。”
平手?!
赵翰林闻言,心中暗喜!虽然没能赢,但至少没输!还有机会!
苏晚却依旧神色平静,仿佛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