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再一验,确是如此。他不再怀疑,点点头,将钗子还给了穆宜华。
小黑见状,仍旧不死心:“就算这钗子是她的,又凭什么说是我拿的!我看就是这两个女人串通一气,就是在污蔑我!”
“污蔑你?”秋露嘲讽道,“你有什么好让我们污蔑的?你是有钱?还是有权?你什么都没有我们污蔑你什么?”
“肃静!”又是一声惊堂木,震得场下身躯一震,“贾仁义此言有理,你们说他偷盗,可东西却在你们这里,又有何证据证明是他偷的呢?”
“我们有!”秋露理直气壮,她从怀中拿出一张纸递上,“这是当日贾仁义将东西送到我们当铺时留下的字据,他好赌,欠债无数,仇人无数,怕被人知晓身怀此物招来杀身之祸,是以想要把东西放在我们店中,并且立下此文书作保,以免我们私吞。那日为我们写文书的书生我们也叫来了,人证物证俱在,大人请看。”
那书生本是在街边摆摊替人写信赚钱的,因不明就里也不敢虚言,那日所做之事在堂前一五一十地讲出来。
“大人若是不信,可以搜贾仁义的身,今日是我们约定定价的日子,他必定将文书带在身上!”
小黑一听,还未等差役上前搜身,连忙将文书从怀中拿出来塞进嘴里嚼烂了咽下,围观的百姓目睹此景,顿时炸开了锅,骂声滔天。
知府眼见着小黑将东西咽下去,冷笑一声:“你以为,你咽下去本官就判不了了?”
小黑身形一定,惶恐地抬头,眼泪已流了满面,洇湿的纸张半截在腹中半截在喉咙,听见这话,只见面颊慢慢涨红,眼睛一凸,直直地栽倒下去。
第98章
小黑被关进了大牢,秋田巷的邻里终于不用再担心一早起来自家又少了什么东西,都把心踹到了肚子,安安稳稳地过起了日子。
秋露找来匠人帮穆宜华将钗子上的南珠和步摇重新安回去,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她。
一桩美事尽了,一如当年。
秋露和冯子年还将穆宜华穆长青请到家中做客吃酒,鸡鸭鱼肉,河海生鲜,一餐普通的晚膳吃得竟比年夜饭还要丰盛。
他乡遇故人,穆宜华也不免贪杯。一时情起,席间絮叨起汴京之事,在座之人无不泪眼涟涟,相拥而泣。
秋露替穆宜华拭去眼泪,问其后路,想要将自己多年的积蓄给她,以报答她当年厚嫁之恩。
穆宜华笑着推辞:“那是你应得,不必心有愧疚。我如今虽落难,说出来也不怕你们觉得荒唐可笑,心中仍有一份傲气自尊在,不愿受嗟来之食,更愿意以自己的双手去挣得一份钱财养活自己。是以财帛不要,但确实有一事恳求相助。”
秋露洗耳恭听。
“从流民所出来,我本是想着买了那屋子后还剩下些钱,再加上我们替人浆衣赚来的,凑一凑或许能去闹市支个摊替人写信读信的。奈何先前我与长青都病着,微薄盘缠只够我们养病用,也害得春儿不得已舍了自己去做妾换我们两条命……”
穆宜华叹气:“我们二人虽略有才学,但贸然去找人应聘什么账房、管家、女使,他人知我们是汴京流民必定也不用我们。所幸如今得遇见你们,还想问一下,可有什么活计营生能够说与我们?”
秋露见惯了穆宜华统领上下,神采飞扬的模样,看她如今不免心中心酸苦楚又心疼。她实在不愿看穆宜华为人驱使,要她想象她做女使供人使唤的样子,秋露连撞墙的心都有了。
她思忖一番,与冯子年对视一眼,转头对穆宜华说道:“大姑娘,我们三叔近日想要在明州城北开一家玉衡当的分店,让我去当大掌柜。开了分店肯定是要账房先生的,不知您……愿不愿意?”
听见这话,穆宜华眼睛一亮:“真的?”
“店铺三叔已经买下来了,只要装潢一番,两月后便可开张,只是这店中小事我们可以做主,可这挑选账房先生乃是店铺大事,我们做不了主,不过我们能同三叔说道举荐。大姑娘您以前在汴京管着一大家子人和财物,让您管一个小小分店必定不在话下!”
穆宜华垂眸沉吟:“如今的玉衡当是谁在看账?”
冯子年答:“就只有我们三个,这种东西假手他人,三叔也不放心。不过穆娘子本是秋露的东家,也曾对我们有恩,不算外人。”
穆宜华轻笑:“与你们而言是,但于你们三叔而言却不是,这一关主要还是看你们三叔。”
她眼睛转了转:“到时候你们可会贴榜招人?”
“会,三叔说竞者强也,比试一番才能知道谁是个中好手。”
穆宜华的手指敲着桌案,良久抬起眼,眼底一片澄澈坚定:“好,那我就去比比。”-
玉衡当开分店的消息在明州城不胫而走,人人都知晓这当铺前途大好,听闻要招账房先生,皆挤破了脑袋争相报名,无一不是三四十颇有经验的算账老手。
秋露与冯三叔说了穆宜华此人,隐去其身世,只说是汴京逃亡而来的贵家娘子,统管家中财帛宝物,专心细致,见多识广。
冯三叔认真听下来,蹙眉捋着胡须道:“贵家娘子必定娇生惯养,受得了为人使唤,替人算钱的苦?”
秋露立即点头:“能啊,穆娘子从前在汴京的时候就十分能干,阖府上下都听她打点,是个有主意会做事的主儿,不似寻常闺秀娇惯,厉害得很!”
冯三叔闻言瞥了秋露一眼:“你似乎对她颇为仰慕,在汴京时交集颇深?”
秋露神色一怔,旋即笑道:“侄媳在汴京只是小小女使,哪能见着她们?只是有所耳闻,坊间都传这位穆娘子的能干。何况又是从汴京逃出来的,怪可怜的。三叔不是也说,英雄不问出身,能者居上,不若便给她这一次机会,让她试试吧?”
冯三叔仍在犹豫。
秋露眼睛一转,换了一副说辞:“三叔您想啊,我们开当铺的最重要的不就是眼光与诚信吗?她家中曾经富贵,见过的宝贝必定不少,加之她如今落难,有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若是我们能做那个雪中送炭的人,那她的忠心与感激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啊。何况,也不是一定要她,我们不还要考试的吗?”
秋露一再劝说,冯三叔也看出她心愿意,只想着此女子怕是与秋露的渊源颇深,又有过人才能才惹得她三番五次游说。这样想着,便也勉强点头答应。
八月初七的早晨,穆宜华梳洗一番,本想着找几件得体好看的衣裳去充充门面,奈何囊中羞涩也只能作罢,只穿了一件素面抹胸和半袖纱衫,套了条鹅黄麻袴,用一根琉璃簪绾发便出门了。
街市熙来攘往,冯三叔看着店中站着的应试者们,眼光瞥向门外。一年轻素丽的女子从外款款而来,妆容清淡,面不施粉,眉目亲和,让人望而生喜。
店中另外的应试者们见着很是惊奇,他们有中年的有年轻的,但无一不是男子,见着这般年纪的姑娘出来露面谋生,还是账房先生。
有不信,有轻视,有惊讶,又鄙夷,然而穆宜华却没有在乎他们的视线,走到冯三叔三人面前行了礼,笑道:“掌柜的好,我来应征账房先生。”
“小姑娘识不识字啊?这儿可不是你嬉闹的地方,若是钱财不够花了回去找你家相公啊,叫你出来抛头露面算是怎么回事?”其中一应试者看见穆宜华纤瘦的模样便不将她放在眼里,嘲笑道。
秋露一听这话颇为不满:“那我也是女子,照您这话,玉衡当我是不是也不该呆着?”
那人见秋露发话,觍着脸笑道:“那秋掌柜您是又能耐的,这天底下有多少女人能像您这样呢?”
呸!秋露在心中啐了他一口,但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再继续发作。
冯三叔瞧了那人一眼,嗤笑一声,摆手道:“刘邦发迹前不过一泗水亭亭长,韩信胯下之辱,司马迁腐刑难逃,但终究都是成了大事之人,可见这世间英雄有的是出身低微受非人磨难之人,只要志向远大,见识广博,必有腾飞鸿鹄之日。做我们这一行的,最重要的就是眼界、见识、能力还有诚信,这位丈人输了前头两样,那后面的,也不必考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