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九零] > 4050(第2页)

4050(第2页)

直到此时,周围的同学才知道,池影谈逸他们曾经来学校选过角。搞的别的学生非常懊恼,好些学生还跑到自家老师那边去抱怨。

但是人家已经亲自上门来选过了,没选上肯定是不合适,也怪不到别人。

蒋老师一听说选了姚一一,就知道池影她们要的是什么样的角色类型,再一听是演“青蛇”,那就更没啥好说的,自己班上那个看好的女生真不是走这个路线的。

姚一一自然也不会跟别的同学细说详情,第二天就拉着行李箱跑了——她要去剧组报道演电影,谁还去演没几句台词的“小福子”!

现在已经是1999年一月份,全剧组两百来号人都已经浩浩荡荡驻扎进了东阳的拍摄基地。

这里还是很荒凉,而且二月份就要过春节了,所以比池影她们上次来,人更少了。

但是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外景地随便他们用,他们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各种各样的大型设备都拖过来了,有些外景设备第一天用过了也不怕别的剧组来拆,就放在那里第二天继续用,特别省事。

孙妍妍也把一切都打理好了。

首先是剧组的吃饭问题。剧组本来是在周围镇子上的饭店包餐,孙妍妍相中那家饭店生意不行,但是证照齐全,饭菜味道和品相都不错,生意不行是因为这地方人流量太少了!

孙妍妍上门协商了几次,老板见在自己地方也没几个人来吃饭,就干脆就把整个饭店拖到基地里给剧组烧饭。因为剧组拍摄不是一天两天,几百号人在那里吃饭,饭店的生意一下就起来了。

老板见人手紧又把亲戚朋友都招过来,这边周围都是农村,现在又是农闲,能过来干活的人多,所以一下就把这件事解决了。

孙妍妍还比较仔细,她看了这家饭店虽然有食品卫生经营许可证,但是还是把饭店里那些日常参加工作的,连大厨带帮工,全都拉到县里去,做了一下全面体检,办了健康证,这样大家平时的食品健康才有保障。饭店那边也乐意,反正不要出钱,还做了体检,两厢便利。

基地这边也很来事儿,为了表示支持剧组拍摄,干脆就把清明上河图一条街上的一个餐馆铺面拨给他们做食堂。饭店这些人干脆就在这儿住下来了,每天都开门做生意,前面的是古代的铺面装饰,后面就是各种现代食堂装备,镇上的人每天送食材过来,非常不错。

池影后来脑筋一动,干脆还让孙妍妍按人头给饭店每个工作人员按照分工不同配了宋代的“工作服”,连老板都没漏,看起来有模有样,饭店里的人都挺开心了,新鲜又好玩。

结果这个特色餐馆就这么做下来了——平时干餐饮,要剧组这边有需要,他们还穿上戏服化下妆做群演背景,孙妍妍按照行内的群演价码按天给他们算工钱,效果特好。

于是老板就想把这个生意长长久久做下去。后来又过了几年,随着拍摄基地的扩建,他在基地内各个朝代的特色建筑群里都开了那种特色餐馆,最后都开成连锁的了。

老板也会来事,脑子活,自己按照各个朝代的服装特点,给各个店面的人都配了不同的“工作服”,成为拍摄景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次,池影吃饭的时候,还给他们出主意,“别看现在这边人少,等过几年人越来越多,干脆在您这儿吃饭的每个剧组,你都跟人家演员合个影,让人家帮忙签个名,都留着。不过你也要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在你店里展示哈,别惹麻烦……

没准哪部电影或是哪部电视剧就火了,人家就出名了,你还能作为特色招牌呢!”

结果这老板把这话也听进去了,也不知道拍了多少明星合影。那些不介意展示的合影都挂在各个店面里头,都成了他们店的特色风景线了,一看就是“老字号”。

甚至这都成了圈内红不红的风向标,因为老板总是把当下最红的明星放在最老的那个店面最显眼的地方。

老板和剧组混熟了之后,还想拉池影入伙:“池导,我们一块儿干,你也在我店里入股,咱们把这块做起来……”

池影哈哈大笑:“我是公家人,暂时不想下海。”

她心道:“我要有钱,肯定先在京城买房子了……”

这事儿大家都是哈哈一笑就过了,但是当时坐在边上,正吃饭的谈逸却记在了心里。

特效那边第一波模型都已经出来了,完全按照基地的这边提供的图纸,按比例复刻做出来的。郑志宏找的那批微雕艺人手艺非常过硬,效果杠杠的。

目前像这些特效镜头还没开拍,肯定要过一段时间,整个剧组都磨合好,大家才能开始着手,现在拍的都是一些普通没有加特效镜头。

基地这边人少,池影请了当地的地方戏剧团来帮忙,那边提供了不少人手。反正他们现在也闲,没什么人去看地方戏,演出任务也不重。那些戏剧团的演员,身段外形都还可以,老老少少什么样的角色都有,拉到他们这边来帮忙演一些配角,有的还有一两句台词,一下子就把剧组演员填齐了。

因为主要拍摄基地是在浙省,所以不能像在京城那样,每天回京影厂洗印,当场看样片。

这里客观条件就这样,所以池影他们多方联系,找了离浙省最近的沪影厂,两边距离不太远,全程不到300公里。

剧组这边拍个三五天,就会派专人专车,护送着胶片到沪影厂去洗印,看样片。行的话儿就往下拍,不行的话要赶紧补拍,很多场景都是不敢随便拆,就是为了随时返工。

陆伟之前找的那三个师弟师妹,今年有两个都快毕业了,也都成了摄影组的顶梁柱,以池影为核心,这些小伙伴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团队。

池影和陆伟渐渐试着对他们放手培养,一些比较简单的镜头,都刻意让他们来轮流掌镜;很多机器都由他们先调试,搞完了再让陆伟他们过来正式开拍,这样也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

这样以后如果剧组要赶进度,拍摄紧张需要分组的时候,人手也转得过来。

陆伟最重要的还要盯着洗印,因为很多特效镜头关键都在洗印上。真要开始拍摄特效镜头了,他可能每次都要去沪影厂那边,一帧一帧盯着看前面拍的行不行。宁可人跑的勤一点,也不能浪费胶片。

而池影作为整个剧组的中流砥柱,更是不能随便离开的,她要坐镇各方。整个剧组就这样紧张拍摄着,几乎都是加班加点在干,但是没有人抱怨,这跟整个剧组年龄偏轻有非常大的关系。

大家也跟拍《婚礼婚礼》时那样,都卯足了劲干。

虽然他们不想停拍,但是随着春节的临近,剧组还是要放几天假的,毕竟还是有人想要回家,不能把所有人都扣在这儿。

99年这年除夕是2月15号,2月14号是腊月二十九,又是情人节。

池影干脆腊月二十八就给剧组放假,让大家初五再回来。

她自己是不想走的,陆伟也说不想回去,就在当地过年,休整休整,把这些事情再盘一盘。

孙妍妍是京城姑娘,她觉得离家太远了,来回折腾划不来,也没啥意思,也留下了。

结果这么算下来,居然小半个剧组核心都不回去,他们打算在这里过年。

第42章过年大雪

已经快过年了,池影并不想回家。

一下子回到这个年代,一直忙忙叨叨地奔前程,她很少和家里联系。父母那边倒是经常给她打呼机,不过也都比较克制,似乎怕影响她的正常工作。

有时候忙起来,池影甚至一两个星期都和家里没什么通话。

在内心深处,她有点近乡情怯,有时候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在经过前世几十年长期压抑灰暗的生活之后……

不过家里人都挺为池影骄傲的,她现在事业算是事业进入快车道了,《婚礼婚礼》在全国大规模上映之后,她在家乡本地更是声名鹊起。周围亲朋好友都知道池家那个念电影学院的女儿,一毕业就当上大导演了,还拍出来票房3000万元的大爆电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