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带走了。
于是七七学着母亲的样子,
把背微微撑起,
像撑起一柄旧伞,
伞骨吱呀,却仍能挡一点雨。
她轻声喊一句“娘”,
风就把这个字捎回山里,
七七想母亲给她炖的鸡肉了,想得舌根苦,想得眼眶烫。
那口鸡肉的滋味,不是餐馆里浓油赤酱的喧嚷,也不是高压锅二十分钟成的敷衍。是母亲用一整天的光阴,慢火、砂锅、井水、老姜,一点盐、两滴酱油、三片干山楂,把一只鸡炖成一锅月光。汤面浮着金,像黄昏最后一缕日照,油星子碎成星子,漂成一条银河。锅盖一掀,白雾先扑到屋梁上,再扑到七七脸上,烫得她直眨眼,却舍不得躲——那雾里有母亲袖口渗出的肥皂香,有灶膛里松柴的烟,有隔壁家晾衣绳上被风吹落的尿布味,混成一种叫“回家”的配方。
母亲先给她盛一只翅膀,说“飞得远也要飞回来”;再捞一只鸡腿,说“站得直也要学会跪”。鸡胸留给父亲,鸡头剁碎喂猫,鸡杂炒青椒,鸡骨架翻回锅里继续滚,滚到灯芯结穗,滚到星星都困得眨眼。七七捧着碗,汤沿滴在手背上,烫出一个小水泡,她却不哭,先吮一口:那烫像一条小蛇,从舌尖窜到胃里,再顺着脊梁爬出来,变成一声满足的叹息。肉脱了骨,像孩子脱了母亲的手,却仍带着骨髓里最后一丝牵挂;骨又脱了髓,像母亲脱了年华,却仍坚持站在汤里,熬出最后一滴甜。
后来七七走得很远,吃过椰子鸡、汽锅鸡、辣子鸡、三杯鸡,它们有的用干冰腾云驾雾,有的用铜锅烈焰烹油,却再没一口能把她的童年炖得酥烂。她试过自己买土鸡、买砂锅、买母亲牌酱油,甚至把厨房灯拧成二十五瓦的昏黄,可锅盖一响,她就慌了——火候不对,时间不对,连井水的矿物质都不对。最不对的是,灶台前少了一个人,用围裙擦手,用指尖试咸淡,用声音把她从客厅拎回来:“丫头,别偷吃,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刻夜已深,七七把便利店买的即食鸡汤倒进微波炉,金属碗沿溅出几点残星。转盘嗡嗡转,像极当年纺车的节奏。她俯身,把脸埋进蒸汽,眼泪终于掉下来,砸在塑料盖上,砸出一圈小小的涟漪——那涟漪里浮出一只鸡腿,
像母亲又一次回答:
“别怕,有娘。”
七七更想娘那句“我没事,不用回家,打个电话就行”——
想得像一根倒刺,扎在喉咙最深处,
平时藏得极好,
一开口,
就勾出整条舌根,
连血带沫,
全是“没事”两个字的味道。
那声音是母亲特制的“谎言罐头”,
铁皮下腌着一整年的风霜:
腊月里咳到窗棂颤,
她说“没事,寒气逗我玩”;
三月里弯腰栽秧,
腰像断穗的稻秆,
她说“没事,田痒让我挠”;
七月里半夜疼醒,
床头瓷缸接满汗珠,
她说“没事,热得冒点泉”。
“没事”是母亲最拿手的刺绣,
把疼绣成一朵蔫了的腊梅,
把苦绣成一片卷边的荷叶,
再顺手把针脚埋进自己掌心,
让儿女远远望去,
只见一幅“岁月静好”。
七七以前信,
信得把寒暑假都剪成碎片,
换成车票、机票、高铁盒饭,
换成“妈,我忙,下周”。
电话那端,
母亲把“没事”说得极轻,
轻得像一片退烧贴,
啪嗒一下盖在七七所有愧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