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蹲成一团,闭着眼,开合着干裂的嘴唇道:“什么粮?每人每天一碗米汤。”
李仁震惊,他并非没经历过灾年的公子哥儿,可赈灾没有这个赈法。
他着急地问:“那没来的人呢?”
那人费力地眨眼,左眼里都是淡黄的眦垢,说:“没来的?什么意思,没选上的?”
李仁敏锐地注意到了“选”这个字。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人便自顾自说下去:“没选上的就得饿死,现在这年头,哪还有一粒粮食,城外的树皮混着土吃,把树皮都扒光了…”
李仁按下心惊,问:“那兄弟你是怎么选上的?俺也不知怎的,稀里糊涂就被拉过来了。”
那人抬抬眼,道:“那你还怪走运嘞,要喝上这一碗米汤,俺们那多少人都打破头了。”
两人正说着,路的另一头忽然来了许多官兵,执着兵刃,把灾民们赶成一排。
李仁张望片刻,知道这是当地郡守要“表现表现”。
不过既然想表现,怎么还是只发米汤,难道安西真穷到这个地步了?
他和方才那大兄弟排在一块,远远见萧冉与刘郡守登上近侧的小楼。
李仁指了指,问:“那郡守都不管咱们?听说上京那边来了大人物了。”
大兄弟抬头看了一会,迷茫地问:“哪个是郡守?郡守不是在城外吗?”
君子
楼上的刘郡守扶着栏杆,指向底下好不容易排好秩序的灾民,道:“安西多山水、少田地,原先虽也算不得富庶,可也没有这样的大饥大荒年,如今安西的粮仓里还有十万旦粮食,可灾民却有二十五万户,撑死能顶三天。邻郡的粮又迟迟不借给我们…”
萧冉打断了他的话:“为什么不借?”
刘郡守一噎,一时没说出话来。
“他们不借,郡守又为何不上书朝廷?”
刘郡守拼命拭汗,林忱注意到他腰间没有带官印,挂着的两个香包看起来都很旧,且不是官员管用的款式。
“说来话长,安西多山,因而也就多匪,临郡通往安西的粮道上屡屡有盗匪出没,因此运粮的事只能一拖再拖。”
萧冉唇角的笑淡而冷,眸光掠过底下的灾民。
从她这里,能清楚地看见每个饥肠辘辘之人的表情。她看见他们一领到分来的米汤,甚至来不及离开,立即就往嘴里灌去,每个人都用舌头把肮脏的破碗舔个精光,恋恋不舍而又畏惧瑟缩地离开几步,然而不愿回到那阴凉处,他们不畏惧潮热,仿佛多站一会肚子就饱了。
“原来如此,那么安西总该有大户,他们也不肯借粮吗?”
刘郡守腰弯得更低了,磕磕绊绊地说:“有…有是有的…”
他都要撑不下去了,好在萧冉被底下的冲突吸引了目光,没有再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