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平平淡淡,说不上多欢喜,倒也没什么大风浪。
转眼陈志军在厂里干满两个月了。
工资那天傍晚,他特意绕去集市,称了半斤卤猪耳朵和五花肉,又买了孩子们爱吃的糖。
饭桌上,五花肉炖得油亮,孩子们举着筷子直咽口水。
一家人正吃得高兴呢,婆婆突然说:"村东头老李家媳妇,昨儿个生了八斤重的大胖小子,那哭声,隔着三条街都听得见。"
春花的筷子悬在半空,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明白婆婆是要催自己再生。
她悄悄瞥了眼身边的陈志军,只见他头埋得低低的,筷子不停地往嘴里扒饭,喉咙里出含糊的吞咽声,像是什么都没听见,又像是故意躲着这话题。
婆婆见夫妻俩装聋作哑,皱了皱眉头,把筷子重重往桌上一放:“抓紧再生个男孩才是正事!”
这话惊得喜妹手里的筷子"当啷"一声掉在桌下,她吓得缩着脖子看向婆婆。
春花赶紧弯腰捡起筷子,一边用围裙擦干净递给女儿,一边挤出僵硬的笑:"没事,奶奶不是说你。"
她朝婆婆压低声音道:"我们知道了。"
不愿意再多说什么,毕竟生孩子的话题当着孩子面实在不好深谈。
陈志军这时抬起头,嘴上沾着饭粒,含混不清地应和:“是是,先吃饭……”
可婆婆哪肯罢休,等吃完饭,趁着陈志军上班去,春花在厨房里洗碗,直接拉着孩子就问:"要弟弟吗?"
喜妹怯生生地说:“要。”
荔瑶也奶声奶气地说:"要要!"因为音不准,"要"字从她嘴里出来像含着颗软糖,黏黏糊糊的,尾音还打着颤。
荔童却皱着小眉头,直摇头说:“不要,不要弟弟。”
一旁蹲在门槛上玩弹珠的锦程抬头看了眼奶奶,又扫了一眼两个姐姐和妹妹,随后继续玩起弹珠,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婆婆从口袋里掏出水果糖,塞进喜妹和荔瑶手里,“只给你们两个,要弟弟的才有糖吃。”
荔童和锦程在旁边眼巴巴看着。
第二天,婆婆逮着机会又问:“要弟弟吗?”
荔童还是倔强地摇头,“不要。”
婆婆便拿出饼干、麦芽糖,“谁要弟弟就给谁。”
这下,连原本默不作声的锦程都忍不住凑了过来,“要弟弟。”
到底是小孩子,经不住零食的诱惑,荔童最终也改了口,“要弟弟。”
婆婆得了"胜利",拍了拍锦程沾着泥土的裤腿,不忘叮嘱:"记住,每天都要跟妈妈说想要弟弟,谁说的最多,奶奶奖励鸡腿给他。"
于是,每晚睡觉前,四个孩子就会挤在春花身边,齐声说:"妈妈生弟弟吧!"
春花搂着三个女儿,又摸了摸儿子毛茸茸的脑袋,问:"一个弟弟还不够啊?"
喜妹立刻摇头:"不够不够!弟弟可以和我们一起捉迷藏!"
荔童本来想说够了,可想起奶奶说的大鸡腿,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舔着嘴唇回道:"不够不够!"
锦程抢着也说:"弟弟能和我一起下河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