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山的巡线任务一直延伸到这片偏远的变电站。
夏日傍晚,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变电站的铁栏杆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
他走到值班室门前,门缝里塞着一张纸条,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电源箱已检修,请查收。”
吴青山推开值班室的门,里面的设备都在正常运行。
桌上放着一杯热腾腾的茶,保温壶上贴着一张标签,上面写着:“来自额济纳李春霞赠。”他愣住了,这显然是一位热心的村民送来的。
他端起茶杯,热茶的香气扑鼻而来,驱散了长时间巡线的疲惫。
他放下茶杯,走到配电柜前,开始仔细检查。
突然,他现了一条新增的隐蔽线路,接线工艺极其熟悉,正是他在课堂上演示过的“双回路冗余”技术。
吴青山的心猛地一跳,意识到有人在暗中帮助他。
更让他震惊的是,接地桩旁埋着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字:“此处曾断电七十二小时,今已通。”他没追问这是谁所为,只是默默取出工具,沿着线路走向,在沿途每一根电线杆上刻下一个小小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夜,风雨再起,整个线路的灯火通明,仿佛从未熄灭过。
吴青山站在雨中,看着远处的灯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些灯光不只是电力的象征,更是人们心中不灭的希望。
“锈河自己会流,我们的信念,也会传承不息。”他轻声说道,转身继续他的巡线任务,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林小满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
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了。
在信号覆盖良好的城市里,无人机就像长了翅膀的眼睛,指哪打哪,精准可靠。
但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滇东南,电磁波像是被揉皱的纸团,脆弱得不堪一击。
“滋…滋…”
操控面板上,代表信号强度的指示灯开始疯狂闪烁,最终彻底熄灭。
无人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消失在翠绿色的山峦间。
“丢了?”队伍里的一个年轻人忍不住问,语气里带着一丝焦躁。
这台无人机造价不菲,摔坏了可不是小事。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安。“没丢,它会留下痕迹。”
她迅调出无人机最后回传的画面,定格,放大。
画面定格在一片泥泞的山坡上,滑坡的痕迹清晰可见,一座孤零零的中继站被掩埋了一半。
几根粗糙的竹竿,歪歪斜斜地撑起一块破旧的雨布,形成一个简陋的遮雨棚。
雨布下,一台老式调制解调器,外壳已经泛黄,正出微弱的红光。
“就是那里。”林小满指着画面上的坐标,语气坚定,“过去看看。”
队伍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
雨后的山路湿滑泥泞,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沼泽里,稍不留神就会滑倒。
一个小时后,他们终于来到了画面中的地点。
眼前的景象比无人机拍摄到的更加触目惊心。
滑坡几乎将整个中继站吞噬,只剩下一小部分勉强露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