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十六的亲姐姐,已经高嫁入了王府。
郑十六及笄后,想要求娶她的人家,不在少数。
其中不乏权贵、世家,甚至还有皇室、宗亲。
在一众求娶者中,寒门出身的陈砚,真的算不上出挑。
可他有着东山书院、骊山书院双重弟子的身份,这就让他有了极大的优势,最终得以成就良缘。
“陈砚如今是正八品的监察御史,品级不高,却胜在是京官。”
按照官场的规矩,京官下放到地方,正常情况都是要提高品阶。
楼彧手指捻动,“南州下辖六个县,有一个上县,三个中县,两个下县。”
下县县令的品级是从七品。
楼彧完全可以给陈砚安排一个下县县令。
“就是不知道,陈砚愿不愿意去南州!”
南州偏远啊,是妥妥的流放之地。
不说县令了,就是刺史,也会被人挑拣。
有些士子被吏部任命去南州,甚至不惜绝了仕途,也不愿意前往。
楼彧知道陈砚够聪明、够果决,但,岭南的威名,还是足以让许多人闻之色变、望而却步。
“我可以先告诉十六娘,让她去问问陈砚。”
王姮缓缓说道。
这件事,也算是他们夫妻给陈砚的一次考验。
若是连远赴南州的魄力都没有,这样的人,不值得他们重点关注。
当然,不是说王姮会放弃陈砚,他娶了十六娘,已经算是自己人了。
但,即便是自己人,也有重视、更重视的区别。
就像是杨寿,他曾经的摇摆不定,就让王姮将他归入了不可太过重视的行列。
可以用,但不能重用。
她和楼彧所掌握的资源是有限的,自是有个优先、退后,决不能浪费。
“嗯!”楼彧点点头,“除了陈砚,还有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恒,如何?”
王姮提到了楼彧在弘文馆的弟子。
崔恒出身世家,与王姮的前继母算是同族,只是早已分宗。
崔氏在北境是一等世家,崔恒的祖父,非常精准的投资了上皇,在新朝继续保有富贵。
是以,崔恒能够以勋贵子弟的身份,进入到弘文馆。
“崔恒,也不错!”
楼彧点点头,对于自己的学生,他自是非常了解。
崔家确实显赫,枝繁叶茂,但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
家族资源有限,不可能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
崔恒能够得到去弘文馆读书的机会,就已经是长辈的偏爱了。
本就年轻,若是再利用家族资源,入仕做官,很容易引起族中其他人的不满。
不是说要放弃崔恒,只是最近几年内,崔恒都无法从家族获得助力。
楼彧作为崔恒曾经的先生,若是愿意给崔恒一个机会,想必他定会心动。
王姮又说了几个人名,其中有骊山书院的学生,也有弘文馆的n代。
楼彧勾起唇角,阿姮与他果然心意相通。
王姮选定的人,几乎与楼彧暗中拟定的名单重合。
“……除了学生,姻亲故交亦可!”
王姮越说兴致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