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结束,当天下午,赵成带着技术科的人,把考核结果整理出来。
上百张试卷,还有各种工件的测量分类,一直检查到下午六点,晚饭都没来得及吃。
好在最终结果没让赵成失望。
或许是这两年夜校确实有了效果,加上技术科里的三个老员工也静极思动,偶尔会去夜校上课,基础的工程数学和制图知识,工人只要肯学就有人教,许多试卷答得乎预期。
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了这些人当底子,赵成才有资格挑挑拣拣,在一批合格的人中,挑出四个最好的。
杨厂长瞅准时间,自掏腰包从饭店打包了几个菜,饭桌上八个人眼中都带着兴奋。
“赵工,真是多亏了你这次考核,我都不知道厂里有这么多上进的小伙子!”
杨厂长喝了小半杯白酒,脸上微微红,这次考核炸出不少好苗子,往后可以重点培养。
这句感谢是出于真心,没有赵成,他是绝对不敢在这时候搞事的,大家半饥半饱,厂长话也没人搭理,赵成真敢给好处才激起这批人的热情。
“厂长你客气了,都是大家的功劳!”
赵成时刻谨记自己不出风头的人设,把荣誉归于大众,站起身跟杨厂长碰了一杯。
数十分钟过去,整个桌上只有赵成和杨厂长两个在不停喝酒。
三个中年技术员回家还要照看孩子,另外三个年轻人也不习惯喝酒,最终杨厂长敬酒时都被赵成挡了下来。
“赵工,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一瓶酒见底,杨厂长说话开始带上几分真心,原本一直在夸赞甚至吹嘘赵成的的功绩,话锋一转就开始担忧。
担忧才是正常。
厂里现在给不了多少支持,靠赵成自己的人脉撑着,就算钱和物资的问题能解决,维持着攻坚小组成员的热情,时间长了也没法交代。
花自己的钱培养职工,你要拉山头吗?还是不相信上级?
所以,攻坚小组必须能够创造出利益。
但计划经济下,任务都是固定的,甚至多生产一批热水壶都要上面批准,哪怕热水壶不够卖。
这种情况下,就算能力强,没任务也干不了活,但除了正常的生产,其余任务都要多重考量,想凭借一个新成立的小组来向上面申请,成功率实在不高。
至少杨厂长内心深处不太看好。
他自己关系网也不小,但现在也没什么好任务能承接,所以之前错过联合收割机项目才遗憾到现在。
赵成放下酒杯,迎着杨厂长的目光笑了笑,说道:“厂里的车间设备都是现成的,小组成员以后要加练,这些我都下通知了,各部门都会配合。”
杨厂长闻言一愣。
加班需要批准,而且厂里的电力和安保都要改动,这些他很清楚。
但他想知道的是赵成有没有现成的项目。
现在赵成不正面回应,看来是没有,让他不由得担心起来。
“赵工,我跟工业部有几个熟人,正好这几天想去拜访一下,你哪天有空?”
杨厂长心想着工程师的名头还是有价值的,而且赵成虽然年轻,但人脉也不小,两个人的面子加起来,部里说不定会直接下派一个小任务,应该能让赵成度过前期的困难。
赵成自然听出杨厂长话里的善意,但要是还没正式开始就直接求助,以后可能要束手束脚。
“杨厂长,万事开头难,我这边刚搭起架子,不能一有困难就找领导先让我忙活一阵,看看成果!”
赵成端起酒杯灌了一杯,他自己也有些忐忑,手上有几个准备好的项目,但多久能批下来他也不确定。
他比杨厂长知道的多一些,所以压力更大。
现在的资源,大多是人民群众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要紧着那几个重要的工程项目。
比如种蘑菇和下饺子
他手里的这些小打小闹的项目,在上头眼里可能不受重视,甚至要自带干粮,这些他都做好了准备。
“好,有需要就说,别的地方我不确定,但厂里能给的帮助,一定给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