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周围,只放了三把椅子,呈等边三角形摆放。
没有主次,没有上下,只有平等的三角制衡。
段希文站在黄智身后,看着这个布置,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年轻人,将他的政治哲学,贯彻到了每一个细节里。
麦克和波波夫几乎是同时走进大厅的。
他们两人脸上都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锐利。
他们不再像昨天那样针锋相对,反而保持着一种诡异的、心照不宣的距离。他们都看到了那张圆桌,也看到了桌边的三把椅子,两人的眼中,同时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们知道,从他们踏入这个房间开始,游戏规则就已经被这个年轻人重新定义了。
黄智微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两位先生,看来你们都带来了好消息。”
麦克没有客套,他拉开一把椅子坐下,将一个文件夹放在桌上。
“华盛顿方面,已经对你的‘风险对冲’方案进行了评估。”麦克的用词非常官方,像是在宣读一份备忘录,
“我们原则上,同意以‘项目投资’的形式,与‘谷勐地区管理委员会’——这是我们为你方临时拟定的称谓——展开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区安全维护,以及贸易路线保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推了推文件夹,“这里面是初步的合作框架。包括资金的支付方式、履约的考核标准,以及最重要的,情报共享和监督机制。我们需要派遣一个‘经济顾问团’进驻,以确保我们的投资安全。”
麦克话音刚落,波波夫便冷笑一声,也拉开椅子坐下。
“‘经济顾问团’?说得真好听。我看是中情局的行动站吧?”他毫不客气地揭穿对方,然后也拿出一份文件,
“莫斯科的同志们,对黄先生的远见卓识表示赞赏。我们同样认为,一个稳定、中立的谷勐地区,符合各方的利益。我们同意提供第一批次的工业援助,包括一座水泥厂、一座小型火力电站和全套的农垦设备。但是,”他的语气一转,“我们要求,所有由我们援建的工厂,其核心技术岗位,必须由我们的专家担任。并且,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来自第三方的军事人员,踏入谷勐地区一步!”
话音落下,两人再次对视,空气中迸出无形的火花。
他们虽然都接到了来自高层的“同意”指令,但指令的背后,是数不清的附加条款和限制。
他们此刻的任务,就是在黄智制定的这个大框架下,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和控制权。
一个要派人进来,一个不许对方派兵进来。
一个要监督资金流向,一个要控制技术命脉。
他们看似在和黄智谈判,实际上,又回到了美苏争霸的老路上。
段希文的心又悬了起来。他现,这根本不是什么三方合作,而是把战场从山谷之外,搬到了这张小小的圆桌之上。
黄智却始终保持着微笑。他等他们说完,等他们相互之间的火药味弥漫到最浓的时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两位,我想你们误会了一件事。”
麦克和波波夫同时看向他。
“你们带来的,是你们各自的条件。但我邀请你们来,不是为了听你们的条件。而是为了让你们签署我们的‘规则’。”
黄智说着,从身后段希文的手中,接过一份装订精美的册子。册子的封面上,是烫金的几个大字:《谷勐经济特区展与安全保障基本宪章》。
他将这份“宪章”轻轻地放在圆桌的正中央。
“这,才是我们今天唯一需要讨论的东西。”
麦克和波波夫都愣住了。他们交换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眼神,然后同时伸手,拿起了那份文件。
两人快地翻阅着。
越看,他们的脸色就越凝重。
这根本不是什么合作协议,这简直就是一部……建国大纲!
宪章里,详细规定了“谷勐经济特区”的组织架构。最高权力机构,是“特区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黄智担任,拥有最终决策权。
宪章规定,特区拥有独立的武装——“谷勐自卫军”,负责领土安全。拥有独立的财政和税收权力。
最关键的是关于“外部投资”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