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 第396章 南天门之眼(第1页)

第396章 南天门之眼(第1页)

最高层关于增强“南天门”计划监测能力的指示,如同一道清晰的指令,迅传达到了项目总体设计部。原本侧重于空天驻留、在轨服务、技术试验和未来作为深空探索前哨站功能的平台设计方案,被再次摆上桌面,进行重大调整和升级。

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几位资深航天结构专家、载荷专家以及被紧急召来提供技术咨询的张彬,聚集在布满图纸和计算草稿的大会议室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压力的气氛。为一个尚未完全成型的大型空间平台,增配一个功能强大且全面的观测模块,其挑战不言而喻。

“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具备高度自主性的观测单元,”项目总设计师用教鞭点着平台结构示意图的一个预留接口区域,“它需要集成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既要能仰望深空,寻找可能存在的、与‘灯塔’信号同源或其他异常的天体现象,也要能俯瞰地球,持续监控我们已现的那几个能量签名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尚未被现的其他异常区域。”

这个新增加的模块被赋予了“巡天”的代号。其设计目标极为宏大:系统性地监测从伽马射线到低频无线电的全频谱电磁信号,捕捉近地空间的环境变化,并对地球特定坐标进行高精度、持续性的能量场和辐射环境监测。

实现这一目标,对传感器技术和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深空观测需要极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光学与射电望远镜,能够从宇宙背景噪声中提取出极其微弱的异常信号。地球监测则需要能够穿透大气干扰、精确识别特定能量特征的特殊传感器。所有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将是海量的,需要平台具备强大的在轨计算和数据预处理能力,才能将最有价值的信息筛选出来,通过有限的通信带宽传回地面。

张彬仔细聆听着设计团队遇到的难题。他回想起脑海中那份刚刚获得的【深空长基线干涉测量阵列技术原理(简化版)】知识。虽然以当前技术无法直接建造完整的空间干涉阵列,但其核心思想——通过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接收单元协同工作,等效合成一个巨大孔径的天线,从而获得极高分辨率的观测能力——给了他启。

“或许,‘巡天’模块可以设计成一种模块化、可扩展的架构。”张彬走到黑板前,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核心平台搭载主观测设备和中央处理器,同时预留标准的接口和通信协议。未来,我们可以射专门的小型观测卫星,与主平台组成临时的、特定任务导向的分布式测量网络。这样,既降低了初期技术风险,也为未来升级留下了空间。”

他还根据【行星防御系统】知识碎片中关于材料探测的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关于传感器抗辐射加固、极端温度环境下稳定性的设计建议。他的思路总是立足于现有技术条件的边界,却又巧妙地引入一些越时代的理念,为工程师们打开了新的窗户。

设计团队根据张彬的建议和反复论证,最终敲定了“巡天”模块的初步方案。它将包含一个口径越当时所有在轨望远镜的大型空间光学望远镜,一个由多个接收机构成的综合射电探测单元,一套高精度全频谱电磁信号监测仪,以及专门针对地球能量异常特征优化的、具备一定穿透识别能力的新型遥感设备。

整个模块采用严格的电磁屏蔽和热控设计,以保障精密传感器的稳定工作。内部集成一台基于国内最新研制的高性能芯片构建的专用计算单元,负责处理原始数据,执行初步的信号识别和特征提取算法。

“巡天”模块的加入,使得“南天门”平台的定位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空中的实验室或服务站,而是开始向着一个综合性的空间观测与预警基地演变。它将成为高悬于地球之外的一只眼睛,既审视着无垠的宇宙深空,也警惕地守护着脚下这颗蓝色星球的异常变化。

在审阅最终的设计方案概念图时,张彬的目光停留在“巡天”这两个字上,心中微微一动。这个名字,与他意识深处,那来自【行星防御系统】的庞大知识体系中,某个负责广域空间监测的子系统名称,不谋而合。

这仅仅是命名上的巧合,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基于功能本质的必然?【行星防御系统】中的“巡天”网络,其职责是监控太阳系内外可能存在的威胁。而此刻,他们正在设计的这个“巡天”模块,其目标不也正是为了探测来自深空和地球自身的未知风险吗?

这种理念上的高度吻合,让张彬隐约感觉到,他们所走的道路,或许正与那条守护人类文明的、来自未来的路径,在某个维度上悄然重叠。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空间平台自主轨道维持与姿态控制算法(优化版)。】

系统的奖励,恰好指向了大型空间平台精准运行所需的关键技术,为“南天门”及其“巡天”之眼的稳定观测,提供了又一重保障。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dududu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