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她过得不错,家里人都放心了。
接着问她为什么突然去了四九城,这一路上到底生了什么。
字里行间满是疑惑,还有一丝隐隐的担忧。
不明白本该去敕勒川的她,怎么到了四九城。
更不明白原本要嫁的人,怎么成了江明的妻子。
疑问一个接一个。
关于那笔钱,江明虽然没在信中看到直接质疑,但能感觉到他们对钱来路的担心。
几乎是在怀疑是不是卖身钱。
第二页语气缓和了些,主要说家里都平安,她走后虽然缺粮少食。
好在没人饿死。
提到邻村有人在这场中丧命,虽然只是一笔带过,已能看出这场的惨烈。
最后说用她寄来的那一百块钱买了粮食,给弟弟妹妹添了新衣,全家过了个好年。
叫她不必挂念云云。
江明现信还没读完,李秀兰已经哭得满脸泪水。
他温柔地替她擦去眼泪,笑着说:“收到家书报平安是好事,怎么反倒哭了?”
李秀兰破涕为笑:“我是高兴的。”说着扑进江明怀里,给他一个长长的吻。分开时脸颊通红,轻声说:“多亏你寄的那一百块钱,不然家里人都要挨饿了……还有当初要不是你救了我……”
江明轻抚她的头:“傻姑娘,这都是应该的。现在我们是夫妻了,就不用说这些外道的话了。你只要把咱们的小日子过好就行。”
李秀兰认真地点点头:“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听到“照顾”这个词,江明微微一笑,把她搂得更紧了些:“既然家里安好,你就安心些。过些日子我再给岳父岳母汇点钱去,你弟妹们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李秀兰抬起头,犹豫地说:“可这是一百块,他们应该不会这么快花完吧?”
江明轻轻揉了揉她的头,笑道:“没用完就让他们留着。”
“家里总得有点积蓄才行。”
“现在到处都不太平,手头有钱才能应付突况。”
刚才还泪眼婆娑的她,一说到钱,又开始心疼起来。
她到底在想什么,真是搞不懂。
李秀兰神情严肃地说:“我是怕你给太多了。”
“农村和城里不一样。”
“要是突然有钱了,七大姑八大姨都会来借钱。”
“反而会惹上不少麻烦。”
江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赞同:“你说得对。”
在这样一个连地主都揭不开锅的年代,人心是最难测的。
如果周围的人都饿着肚子,而你家却衣食无忧,难免会招人嫉妒。
建国才十几年,很多偏远地方还没管理到位,治安状况也不稳定。
说不定就会有人盯上你们。
这点江明确实没考虑到。
江明想了想说:“那先别急着寄钱,打听清楚那边的情况再说。”
“你母亲不是担心你出事吗?”
“我们得赶紧回封信解释清楚。”
“不然老人家该着急了。”
李秀兰点点头:“嗯,吃完晚饭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