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隽没在家,打了电话没人接,去了他家里发现手机在屋里充电,书包文具都不在屋里,显然唐隽在学校没有回来。
杭峰饿的前胸贴後背,转身又下了楼,骑上摩托车。
“嘟嘟嘟——”
开出了小区。
三分钟後,杭峰骑着摩托车,停在了三中大门口。
保安听见动静,从门岗休息室里走了出来,警惕的盯着杭峰看,直到杭峰把头盔摘下来。
“嘿,这不是杭峰吗?今天怎麽来学校了?真是好久没看见你,不过新闻上倒是老能见到你的报道,最近又拿了很多冠军奖牌啊!”
杭峰把头盔挂在电瓶小摩托的握手上,对保安说:“我进学校找唐隽。”
“进啊,不用特意和我打招呼,我还能拦你不成?进进进。”
杭峰一扫脸,闸门打开,他走进了阔别已久的三中校园。
临近晚上七天,天还没有黑,但校园的灯已经亮了。
过了晚饭的时间门,一路过来的空旷地都很安静,学生们在教室里上着晚自习,偶尔还能听见朗读声。
说不怀念是假的。
踏进这里的瞬间门,杭峰想起了郑晔瑜丶安远驰,还有他们五班的学生,就连史晋那家夥好像也因为时间门和空间门的原因,在杭峰的心里彻底和解,多了几分同窗情谊。
还在学校的时候,说好了做一辈子的兄弟,有那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门,杭峰走哪儿身边都能出现同学们的身影,大家一起玩,一起吹牛,陪他训练,为他鼓劲儿。
但是这种亲密无间门在杭峰的赛场升级,进入到世界赛场後,被迅速地拉开了距离。
班级群里依旧热闹,但不再有事没事地问杭峰最近怎麽样,除非杭峰的比赛有了结果,才会得到全班规模统一的祝贺,就连郑晔瑜和安远驰也很少在小群里说话了。
人和人之间门的感情需要时间门才能培养,时间门长了,距离远了,人心也就远了。
杭峰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门,距离
第二节课,语文课快上完的时候,班主任张敏像是闲聊一样说道:“十一月初,学校要开校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我已经发给班委,所有的项目必须报满,有把握的项目自己主动报名,等到分配的未必就是你们想要的。”
教室里生出议论的“嗡嗡”声,张敏没有制止,留给大家讨论的时间。
安远驰拍杭峰的後背,说:“看吧,我就说,要不咱们提前报名?”
杭峰问他:“那你打算参加什麽?”
“短跑!肯定是短跑啊!100米咬牙就跑完了,要等分配肯定是1500。你不知道每次体育课长跑我都跟死了一样,我是绝对不跑1500的。”
杭峰觉得安远驰异想天开,100米绝对轮不到他。
“下课先去报名,估计竞争有点激烈。”
“行。”
又聊了两句,班主任在讲桌上拍桌子,教室里的声音瞬间消失。
张敏环目,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嘴角含笑:“咱们班的同学都很精神,争取校运会拿个好成绩,如果某个项目竞争严重,咱们可以进行一个班内选拔。
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很重要。
校运会的开幕式,向来由一年级的学生承办,也就是说,这次的开幕式是你们高中三年,唯一的一次展现自己才艺的机会。
有绝招的不用客气,积极报名。”
有人马上举手:“张老师,我会弹专业钢琴,我可以让我爸把钢琴拉来学校。”
也有人不甘示弱:“我会古筝,十级啦。”
“我学过吉他。”
“我从小跳舞,还在市里拿过奖。”
张敏笑着听学生展示自己,就像看见一朵朵向着太阳生长的向日葵,灿烂明媚。
她才带完一个高三班,如今回来带高一班,感觉不过三年的差距,孩子们的差距就格外的明显。
这一批的孩子更加自信,除了学习以外,他们的个人兴趣也很广泛,而且都持续了很多年。
五班是个比较尴尬的位置,这里大部分孩子未必能考上理想的好大学,但有这份自信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未来总不会糟糕。
耐心地听着学生们的自我推荐,不知不觉就打响了下课铃。
张敏最後说:“校运会报名找体育委员郑晔瑜,开幕式节目找文娱委员孙巧姗。就这样,下课。”
张敏後脚还没走出教室,学生一窝蜂的就涌向了被点名的两个人。
“郑晔瑜,我要报名跑100米。”
“我,我也跑一百米!”
“我要跳远……”
张敏从走廊窗户往里望,看着热火朝天的教室,脸上浮现笑意。
郑晔瑜这边儿急了:“你也要跳远跳高跑100是吧?都跳高跳远跑100,其他项目谁去!废话不多说,就按张老师说的,咱们先内部选拔!”
“郑晔瑜,你要参加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