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但有时候0。1分的印象分,也至关重要。
这让始终关注查利总裁判的三位华国裁判脸色难看了起来。
他们对视一眼有点坐不住,都想下去和杭峰聊聊。
能安排到决赛场,还是这种关注度高赛场的东道主裁判,自然不是普通的裁判。他们经验丰富,社会地位高,不但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其他裁判的心态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更多。
特别想提醒杭峰和范总,不要再往五周上“撞”了,没意义。
不拿出新的五周,翻来覆去都是同样的东西,比赛可不是这麽比,真是捉急死了。
可惜他们不能这麽做。
违规的。
当然一般是抓不到,但万一抓到呢?
只能眼神飞来飞去,干着急。
中场休息的时间很快过去。
出发点的裁判又换了一位。
冰天雪地的,一站大半个小时,谁都受不了。
新来的裁判也是眼熟的,杭峰记得在国内联赛有见过他,当时在赛场上还和杭峰说过两句话。
如今到了国际赛场,这位裁判显得拘谨了很多,目光落在杭峰的身上,平静地移开,没有一点和杭峰目光对视的意思。
杭峰自然也不会主动上前攀谈,他在出发点活动身体,脖颈腰胯都活动热乎了,再整理一下装备,就站上了滑雪板。
如果熟悉杭峰的人就知道,杭峰这次竟然没有玩手套的腕带。
第三场比赛,一直输给白鸟优宇,不着急,不紧张吗?
杭峰确实不紧张不着急。
之前玩腕带是求胜心切,特别想赢了比赛,所以就要去考虑最後五周的问题。
五周毕竟是新动作啊,成功率也不是那麽大,他心里不是没底嘛。
现在不一样了。
只要不考虑五周,比赛就变得简单了。
在他的舒适区里比赛,还不是玩一样?
有什麽好紧张的。
杭峰也不是说不想赢了,只是突然就没有那麽迫切,过于焦躁的情绪影响了他,他必须把周数的问题放下。
谁说必须得有五周才能赢比赛呢?
自己能惊艳裁判的地方多了去,没必要钻牛角尖。
身边这位裁判的耳机里收到了同时,他按着耳机说了一句,随後看向杭峰,问道:“准备。”
用的是英语。
杭峰点头。
裁判又说:“那就出
发吧。”
杭峰最後调整了一次呼吸,随後将横着的滑板正过来,朝着U型池滑了过去。
10米的加速区不长,为了尽可能地获得更快地速度,杭峰在往前滑的时候,还连续弹压了几次滑雪板。
这种小技巧有助于提高速度。
很快,速度就达到了10迈以上,同时U型池也到了。
10米到底是太短了。
不过进入U型池是一个往下的坡度,还有一次加速的机会。
杭峰抓住机会,在冲进U型池的时候跳了一下,速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
然後也就到这里了。
20多迈的速度,是极限,就算莫泊桑来了也是这个程度。
优秀选手和普通选手在速度上拉开差距的地方,是每一跳的落脚点。
跳的越是接近U型池的池沿,获得的滑行距离就越长,也就能够获得更快的速度。
杭峰在感觉自己的身体往上扬的时候,再一次深呼吸。
随後熟门熟路的在最极限的位置起跳,一周半540的空中技巧做完,落的冰壁上。
“啪”的一声,像是黏在了冰上,整个人蜷着,已经是能够做到的最高高度。
大概0。01秒後,人往下滑,冲向对面的时候,整个人也再次舒展开。
杭峰在第一跳能完成一周半,已经不算什麽让人惊讶的事。
他在太多的赛场展示过自己第一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