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杭峰能够顺利通过这处难度,能够通过和不能通过的选手就2比2平,也就说明选手的自身能力可以弥补赛道的难度过大问题。
此刻。
杭峰并不知道,在那架飞临头顶的无人机後面,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他。
杭峰还是男子单板小组赛里,第一个选择这条路线的人。
前面已经比完的两个小组,不知道是因为提前知道了这条路线难,还是已经放弃晋级了,几乎都是以跟滑的方式滑在中间难度简单的赛道。
杭峰还是第一个闯进这条路线的人。
在他做出选择後,无人机第一时间就锁定了他。
裁判们在镜头後面,看着他挑战圆形巨石,潇洒飘逸的一个大回转,看着他速度不减的来到“断崖”雪包的前方。
捏了一把汗。
这是杭峰吧?是不是太虎了一点?
一点减速的动作都没有就往前跳,就不怕在自己看不见的前方,跳进坑里?
而前方,确实是个坑。
这样深的雪坑,即便是在野雪挑战赛的赛道上都不多见。
落地的位置与後方的跳台落差本就超过一米。
又因为前面选手砸出的坑洞,雪坑下陷30厘米左右。
凌乱的积雪裹着沙土,凌乱地堆积在雪坑下方,还有拳头大小的冰块在当中如尖刀般矗立。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环境。
即便是擅长跳跃技巧的“跳台滑雪”和“坡障滑雪”选手挑战这个障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恐怕都很难完成。
杭峰的滑雪主项只是“U型池”,应对跳跃之後的坡面技巧,肯定会有所不足。
在坐的裁判可以不需要知道所有参赛选手的能力,但杭峰……他们都详细地了解过。
一名“U型池”的运动员,能不能顺利完成这处更倾向于“坡障”和“跳台”技巧的障碍呢?
滑到障碍前的杭峰没有丝毫的减速,他甚至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速度,而将身体压了下去。
有点像滑板速降压风的姿势,但没有那麽标准。
因为滑板速降没有跳跃。
杭峰的双手放在腿侧,以一种微微绷紧,做好时刻举起的准备,迎接前面的障碍。
他全神贯注。
头如矛尖,在洁白的雪地上,滑出一道乌光。
“唰”的一声。
飞了起来。
身後有看不见的翅膀张开。
向上跃起。
姿态轻盈。
飞出去。
飞过去。
在半空中留下一道妙曼的弧光。
光芒乍现!
落地。
向前滑去。
裁判:“?”
看着被杭峰远远甩在身後的雪坑,所有人都在惊诧之後,无语了。
对哦。
只要速度够快,飞的就够远,理论上完全能够飞出那些因为“未知”而恐惧,选择提前降速的选手,跌落下去後砸出的雪坑。
“啧!”
有裁判当时就咂舌坐直,继而优越感十足地说:“我就说,是选手实力的问题。那个雪坑装满了懦弱和胆怯,同类型的人自然会跌落其中。”
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同一阵线地裁判也说:“这处断崖和真正的五星断头崖的难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高度,还是落脚时的坡度都远远不如。这里只能说是顶满了四星难度的挑战罢了。”
“对,是的。”
“怎麽样,杭峰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优秀的选手并不在乎这样的难度挑战。”
“杭峰确实有极限运动员的精神,没有人在这样丧失视野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一往无前的冲击,让我赞叹的极限运动精神啊。”
最後这句话,就连站在对立面的裁判们,都纷纷点头,一脸感慨。
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