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和共心中一定,知道最关键的一步成了。接下来,便是水磨工夫,运转周天,以这新生的“灵力溪流”贯通经脉,稳固境界,彻底完成小周天循环的质变!
他收束心神,意念沉凝,开始引导这条奔腾的灵力溪流。
起于丹田气海!
意念微动,气海中央,龟甲碎片光芒稳定,那条暗红与土黄交织的灵力溪流,如同找到了源头活水,自龟甲下方奔涌而出!
过会阴,逆上尾闾!
溪流奔腾,瞬间抵达曾经令熊和共痛不欲生的尾闾穴关隘。然而此刻,蕴含“葬兵”穿透拳意的溪流,面对这早已被龙形冲关时余势洞穿、如今更是境界提升后显得不再那么坚不可摧的关隘,毫无滞涩!暗红锐芒一闪,如同最锋利的钻头,灵力溪流毫无阻碍地逆冲而上,贯穿尾闾!曾经的天堑,此刻畅通无阻!
沿督脉,上贯夹脊、玉枕!
溪流气势如虹,沿脊柱督脉扶摇直上!夹脊如铁门,玉枕似天关!但在炼气四层磅礴的灵力溪流面前,在溪流中那股融合了龙形威严与葬兵穿透的锐意面前,这两处曾经需要小心翼翼冲击的关隘,仅仅让奔腾的溪流度稍缓,便如同摧枯拉朽般被贯穿而过!灵力溪流直冲头顶百会穴!
下鹊桥,入任脉,沉归丹田!
灵力溪流自百会而下,过眉心祖窍,经口唇“鹊桥”,由督转任,如同天河倒挂,直落而下!沿着胸腹正中的任脉,浩浩荡荡,奔腾归流!过膻中,经中脘,直下气海丹田!
轰隆隆——!
一个完整的小周天循环瞬间完成!
奔腾的灵力溪流带着新生的、远胜从前的磅礴力量与穿透锐意,轰然冲回丹田气海!
快!太快了!
比起炼气三层时灵力如涓涓细流、需要小心翼翼引导、耗时颇久才能完成一个周天循环的度,此刻这奔腾的灵力溪流,完成一个小周天循环的度,快了何止一倍?几乎是在意念引导的刹那,溪流便已奔腾一周,力量非但没有损耗,反而在循环中吸纳了沿途经脉中散逸的灵力,变得更加雄浑沛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是炼气四层!小周天大成!灵力运行度倍增,正式踏入“微息”之境!
“微息”,意指修士对自身灵力的掌控,以及对细微灵力变化的感知,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一念动,灵力瞬息可至!一息间,周天循环已成!
熊和共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感中。意念再动,奔腾的灵力溪流毫不停歇,再次自丹田涌出,沿着任督二脉开辟的“河道”,开始了第二个小周天循环!度依旧快得惊人!
每一次循环完成,灵力溪流归入丹田,都如同百川归海,将沿途吸纳的精纯灵气与自身运转淬炼的灵力精华反哺气海。丹田气海在这沛然灵力的滋养下,边界变得更加稳固,空间似乎也隐隐又扩大了一丝。龟甲碎片悬浮于气海中央,在灵力溪流的冲刷下,出更加欢愉、更加浑厚的嗡鸣,表面的古老纹路以肉眼可见的度变得更加清晰、深邃,仿佛有洪荒的气息从中弥漫出来。那条暗红与土黄交织的灵力溪流本身,也在循环中变得更加凝练、纯粹,奔腾之势虽依旧磅礴,却少了几分初生时的狂暴,多了几分圆融流转的韧性。
时间在深沉的入定中悄然流逝。
洞府外,日头西斜,月华初升,又再次被晨曦取代。
当熊和共完成第九九八十一个小周天循环时,奔腾的灵力溪流终于彻底平复下来,如同一条驯服的苍龙,在丹田气海中按照玄奥的轨迹,沉稳而有力地流淌着。每一次流淌,都自然而然地完成着微小的周天运转,生生不息。
他缓缓睁开双眼。
眸中精光湛然,如同寒潭映星,深邃内敛,再无半分之前的戾气与赤红。一种掌控自身、洞察细微的强大感觉充斥全身。
心念微动。
嗡!
一缕比丝更细的灵力,瞬间自指尖透出,凝而不散,如同活物般在指尖三寸之内灵活游走,或成针形,或化薄刃,或凝为圆珠,操控由心,念动即至!这便是“微息”境界对灵力入微掌控的体现!以往需要刻意凝聚才能外放的灵力,如今心念所至,灵力便已响应,其度与精度,不可同日而语。
他五感六识亦随之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无需刻意运功,洞府内的一切纤毫毕现:聚灵阵顽石上最细微的纹理,空气里漂浮的每一粒尘埃的轨迹,甚至石壁深处极其微弱的地脉灵气流动…都清晰地映射在心神之中。世界,在他眼前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缓慢”——这是感知度提升带来的错觉。
这便是炼气四层,“微息”之境!小周天大成,灵力化溪,运行如念,感知入微!
“呼……”
一口悠长的浊气缓缓吐出,在身前凝成一道凝练的白练,飞出三尺才徐徐消散。
熊和共感受着体内奔腾流淌、圆融一体的灵力溪流,以及气海中那更加清晰、仿佛与自身血脉相连的龟甲碎片,心中一片澄澈。突破的凶险,搏杀的惨烈,此刻都化作了基石,让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新生的臂骨在灵力溪流的滋养下,玉质光泽内蕴,强韧更胜往昔,再无半分不适。周身充满了沛然的力量感,仿佛一拳挥出,便能轻易击碎昨日那扇厚重的石门。
目光扫过洞府门口那堆碎石废墟,熊和共眼神平静无波。王乾之流,不过是前行路上的些许绊脚石,废了便废了。他心中记挂的,是明日之约,以及…周通!
意念沉入丹田,感受着那条暗红与土黄交织的灵力溪流,以及溪流深处龟甲碎片散的古老气息。熊和共心中念头飞转:“龙形冲关,化龙为溪…此乃我之根本。然溪流虽成,其‘势’犹在。葬兵之锐,龟甲之厚,龙形之威…皆可融入形意拳架之中!”
他缓缓拉开架势,并非激烈的崩拳或推山,而是最基础的形意三体式。桩功立定,脊柱如龙,含胸拔背,气息沉入丹田。
心念引动。
丹田气海内,那条奔腾的灵力溪流骤然加!溪流中蕴含的暗红“葬兵”锐意被调动,沿着特定的经脉,瞬间灌注于右臂。同时,厚重的土黄道韵弥漫周身,形成无形的支撑。
他右拳平平递出,动作看似缓慢柔和,如同溪流蜿蜒。
形意——横拳!取水流横拦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