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的脚步声,在门口停下。
他没有立刻进来。
张勤抬起头,停下了笔。
几秒后,门开了。
“通过了。”林伟把那张申请表放在桌上,上面盖着一个红色的“准许”印章。
“信写好后,交给我。”
“好。”
张勤拉开抽屉,拿出所里统一配的信纸和信封。
她想了很久。
最后,只写了寥寥几句。
“周怀瑾同志:”
“闻君伤势,甚为挂念。望安心休养,早日康复。”
“另,天工科技城项目,有劳费心。”
没有落款,没有多余的问候。
她把信纸折好,装进信封,递给林伟。
林伟接过,转身离开。
从头到尾,两人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张勤重新拿起笔,看着白板上那堆复杂到让人头皮麻的公式,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的世界,又只剩下了这些。
接下来的日子,枯燥,且疯狂。
“号,你这个思路,跨度太大了!从晶体结构直接跳到宏观力学模型,中间的变量怎么控制?”
“控制不了,就用穷举法。让计算机去算。”
“那需要多大的算力?我们现有的算跑一个月都跑不完!”
“那就优化算法。”张勤头也不抬,在另一块白板上“刷刷”写下一串新的算法逻辑,“用这个,三天。”
会议室里,一群白苍苍的专家停下手中的笔,看着那个年轻的背影,面面相觑。
“还有,”张勤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补充了一句。“
‘利剑’的气动外形,我觉得可以再优化。现在的鸭翼布局太保守,高机动下,涡流控制会是个大问题。”
“可以试试……主动气动弹性剪裁。”
郭院士端着茶杯刚走到门口,听到这句话,手一抖,茶水洒了些出来。
主动启动弹性剪裁?
这可是连美国人都在摸索的概念!
他看着那个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号,眼神复杂。
这丫头,脑子里到底装了个什么?
实验室里的气氛,在悄然改变。
一开始,大家对这个空降来的、代号的年轻女孩,是审视,是怀疑。
现在,是震惊,和敬畏。
没人再叫她“号”。
“,你来看下这个数据。”
“,这个模型我建不出来,你帮我看看?”
她成了整个项目组,事实上的技术核心。
她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