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天地皆同力……
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老太爷从漠不关心到逐渐注意到李越山。
到现在为止,他的脑海中就剩下了这一句小时候私塾老师教给他的话。
那时候,赵家虽然只在乡野之中,但也相当辉煌。
而那时候的他很天真,天真的问私塾老师,为啥他啥都知道,不去考取功名而要在这穷乡僻壤里当个教书匠。
老师当时沉默了很久,临近下课的时候,就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那个时候的他不懂,等到老爹没了,世道变了,在历史车轮之下来回挣扎过几圈之后,他这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老李家,李越山。
恰好就出现在了这个节点上。
富贵从生下来到跟着李越山之前,十几年来所有人包括老蔫两口子,都把这儿子当傻子。
可这个傻子跟着李越山才几个月的功夫,就连那县城领导都言语避讳的大人物,都看上了这个傻子。
赵西林是什么人?
那就是个二窜子,文不成武不就,要不是有个老大顶着,早被人打死多少回了。
就算是有赵东林当靠山,可以前十里八村,谁提起他来不是骂一句败家玩意?
可现在呢?
自从跟着李越山开始,先是进了护猎队,后来就进编成了扛枪单位职工,按照护猎队副队长的级别来说,比赵东林还要高一筹。
而且,他还听说了,要不是李越山觉得这家伙有点虎啦吧唧的,那队长就是赵西林了!
马家堡子那哥俩,老杨的孙子,陈家的丫头,赵红旗家的老四赵四彪……
这些只要和李越山剐蹭上的,都会在极短的时间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这个变化并不是李越山给了他们什么。
就拿赵四彪来说,在赵红旗兄弟仨的十几个子侄里面,这就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说句难听的,欺负人都不敢欺负狠了的瘪犊子罢了。
可自从进了供销点之后,整个人都成熟老练了不少,为人待事,都已经比大多数长辈都要娴熟。
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旁人能给的。
现在的两尧,看似分家不分亲,但真能挑起担子的有几个?
老太爷今年都八十二了,要不了几年就得凉。
后来人连个能扎根的都没有,要不了多少年,赵家估摸着连祠堂都得被人拆了!
实话实说,要是李越山在这里,听到老头这个心声,都会给老头竖起一个大拇指来。
因为上辈子生的事,几乎和老头预想的没有任何差别。
赵红旗将俩亲兄弟送进笆篱子,自己高升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北尧。
而后来随着经济的飞展,村里年轻一代的人都跑出去挣钱打工,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整个北尧别说祠堂了,连一户全乎的人家都没有了。
不过,这都是大势所趋。
但任家沟却是个例外,人家后续有能人撑得住场面,一村人不但没有分崩离析,反而越活越旺。
老一辈人思考的有些东西,现在看来确实有些老掉牙了。
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他们考虑的东西少了一份私利,却有一些同宗同姓的大局观。
断子绝孙,在老太爷这一辈人眼中,讲究的可不仅仅是某一家没了子嗣那么简单。
按照老一辈人的观念,后世那些空旷的村落,就是变相又彻底的绝子绝孙。
老太爷当然知道李家是外姓,靠不住也靠不着。
而且前些年,同村赵家的也没少找人家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