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石窝子拿回来了,放哪儿啊?”
李越山进门,冲着正在淘洗麦仁儿的吴慧喊道。
吴慧一转眼,就看到儿子扛着大石墩子,咧着嘴站在院口道上。
“你个二杆子,赶紧放下!!”吴慧吓了一跳,立刻上前指着面前垫起来的砖说道。
这东西个好老爷们都吃力,这个二货居然一个人就扛了回来。
这年月,在农村力气大的人不少。
可有一个事很奇怪,那就是二百多斤的粮食能扛起来的人不少,但二百多斤的石头,能扛起来的几乎没有。
以前看短视频,说小学有一道题,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
当然,这样简单的题目很多人都不用想,就能给出一样重的答案。
可当时李越山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却泛起嘀咕。
说实在的,按照重量来说,肯定是一样重的。
可若是上手,说句实在话,一斤铁还真就比一斤棉花要吃劲的多。
所以当李越山扛着五六百斤的石窝子晃荡的时候,那些半大小子才会惊为天人。
“你以后要是再这么没轻没重的,我打断你的腿!”
眼见李越山将石窝子放下,吴慧板着脸训斥道。
看到老娘真的动了真火,李越山也不敢搭腔,只能灰溜溜的来到淘洗麦仁的地方,将洗干净的粮食都划拉了出来。
马守山一边偷笑,一边用刷子将石窝子细细的洗刷了一遍。
今儿天气不错,日头毒的很。
不到下晌,淘洗干净的粮食已经晒的差不多了。
李越山将粮食一点点放进石窝子,然后用石杵子将表皮砸裂开。
等一切忙活完之后,剩下的就交给了吴慧。
这东西李越山吃过不少,但捣过之后怎么处理,他是一点都不知道。
大棚那边已经闷上了铡碎的稻草,下面土里的霜气也全都化开。
这两天,李越山将锅炉烧了起来,整个大棚里面的气温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这一回李越山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薅着老李头,将剩下醒过的种子都种了下去。
金雕崽子也开始换毛,在杨小东的伺候下,体型比之前也大了一圈。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这个时候归于平静。
然而,事情往往就是在你认为平静的时候,冷不丁的给你一个大嘴巴子。
十几天之后,第二批粮食到位。
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回几人配合的倒是游刃有余。
只是押车的人变成了一个李越山不认识的爷们。
听那爷们介绍,他是贺健成的战友,叫刘四宝。
李越山倒是看着这家伙有些眼熟,但是却想不起来是在什么地方见过。
不过他给贺健成打去电话确认过,这人信得过。
一番招待,两人开车空着回了县城。
第二天一早,李越山是被一股子麦甜夹杂着淡淡的酒香味给吊醒的。
等他睁眼,顺着香味来到灶房,就看到吴慧正用钢精锅熬着新起出的甜胚子。
在金城那边,这玩意几乎都是掺凉水喝。
可在北尧这边,这东西得煮一煮,有条件的还会少放一些大米和枸杞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