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老李家甚至于整个北尧村都安稳了不少。
只是老李家的名声,在半个汉水镇彻底响亮了起来。
不管是那马二炮给的天价劝戒礼,还是李越山给出一间老宅,都没有老李头收徒来得吓人。
而经过这几天村里村外人的口口相传,李越山以及村里那些年岁不大的后生,才明白老李家那个干瘪老头的厉害。
相比起那些钱和外物,似乎上了年岁的人更加羡慕马二炮的大小子能拜进老李头的门里学手艺。
目光短浅,那都是因为环境限制而造成的假象。
在汉水镇这地方,够犄角旮旯的了。
但那些上了岁数的人,几乎个个都觉得是马二炮家的大小子占了天大的便宜。
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看来,一万块是不少,但老李头的手艺,那可是能撑家起户的。
两者相较之下,谁贵谁贱自然一目了然。
对于外面的热闹,老李家人倒是显得很平淡。
接下来的几天,李越山一直就盯着他的大棚忙活,时不时的去一趟河道沟,顺着外沟绕着村边从正房脊外的斜坡来回寻摸。
这一段正好地势什么的都合适,引过河道下来的山溪,在这里绕一圈之后,还可以将其绕过村中,给村里留下一口山泉井。
当然,这个井自然是离老李家越近越好,这样以后用起来也方便。
下边绕过接洽的口李越山这段时间也寻摸到了,绕过村口供销点外的下河道,正好让引进来的水形成一个闭环。
这样一来,老宅背后就可以开一个不大但是稍微深一点的活水池塘,河道沟进水一侧和另外出水一侧装上拦网。
等一切都妥当之后,这池塘里面就可以存留一些山溪捕来的山鱼,甚至于像上次弄来鳜鱼之后,也不用着急下嘴了,可以试着放养在这池塘。
只是,这看着拢共也就两三百米的引水,却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这事情李越山也不着急,等镇上那边彻底撕破脸,村里人的松果没有着落之后,有的是人乐意过来下苦力。
而这,也正好是自己当初和赵二爷定下的约定。
赵二爷冒着被人说吃里扒外的风险,为的就是让今年年关李越山能看在同村的份上给村里老少爷们一条活路。
他人老成精,更重要的是他家里没有去松林打果子,没有了利益纠葛,自然也就比别人看得清楚。
从一开始,他就觉得这里头藏着猫腻呢。
毕竟仔细一想,谁会把不疼的指头愣往眼睛里面戳?
就那种落在地上腐朽了都没人愿意捡的边角料,现在有人愿意出大价钱买?
赵二爷这一辈的人,他们根本不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更加愿意相信事出反常必有妖。
所以,当镇上那些外地佬变卦的时候,所有人都慌了,唯独他们这个年纪的老人都心里有了了然。
李越山在赵二爷提出关键时刻帮一把的时候,就想到了之前他就琢磨过的引水聚池的想法。
他又不是善人,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去援助别人。
想要粮食,想要挨过年关?
没问题啊,那就得按照李越山的想法,来下力气挣!
想净等着伸手吃白食?
在其他地方或许可以,但在李越山这里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