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171章 釜底抽薪(第1页)

第171章 釜底抽薪(第1页)

漠北的天气说变就变,前几日还只是风雪欲来,如今已是彤云密布,铅灰色的天幕低垂,仿佛要将整个河套平原压垮。石油试验场外围新立的炼油炉,因缺乏关键的铁材和耐火砖,已停工两日。工匠们围着熄灭的炉膛,脸上写满了焦灼与无奈。

林奇站在了望台上,寒风吹动他的衣袍。他手中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物资清单,上面被朱笔划掉的条目触目惊心:“优质焦炭五百石,未至。”“无缝钢管一百二十尺,未至。”“高岭土三百石,未至。”

“先生,李侍郎那边回复说,漕运不畅,道路积雪,各部协调需时,让我们……克服一下困难。”一名格物院管事低声汇报,语气里满是愤懑。

“克服困难?”林奇的声音很平静,目光却锐利地扫过那片停滞的工地。记忆宫殿中,关于官僚体系掣肘的案例层出不穷,他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直接。这不是天灾,是人祸。目标很明确——在他这套体系尚未展现出压倒性优势前,将其扼杀在摇篮里,用“拖延”这把软刀子。

“我们库存的普通煤炭还有多少?”林奇问道。

“回先生,普通煤炭倒是充足,李侍郎这方面倒未短缺。”管事回答。

林奇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果然,对方很“懂行”。普通煤炭杂质多,热值低,直接用于炼油易损坏设备、影响油品,但他们偏偏只给这个。而制造优质焦炭的窑,同样因“缺乏材料”而无法建造。

“大将军知道了吗?”

“已禀报,大将军……了好大的火,已派人去催。但李侍郎句句在理,都是‘客观困难’,大将军一时也……”

林奇点了点头。蓝玉能火,能派人去催,但面对一套成熟官僚的“太极拳”,沙场名将的刚猛武力,如同重拳打在棉花上。他不能等着蓝玉去打破僵局,他必须自己破局。

他走下了望台,来到那群愁眉不展的工匠中间。

“炉子停了,脑子不能停。”林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他们不给焦炭,我们就地取材。他们卡我们的脖子,正好逼我们长出新的骨头!”

工匠们抬起头,茫然中带着一丝期待。

“召集所有匠作头领,还有格物院的学生,我们开个会。”林奇下令,“议题只有一个:如何用我们手头有的、最容易获得的东西,把活干下去!”

半个时辰后,最大的工棚内,炭盆(烧的是普通的烟煤,烟气呛人)驱散了些许寒意,却驱不散众人脸上的凝重。

林奇站在一块巨大的木板前,手持炭笔。

“焦炭不够,甚至没有,我们能不能改进炉膛结构,让普通煤炭也能达到近似效果?谁懂窑炉构造?”

“钢管短缺,我们能不能尝试用铸铁管替代部分非关键部位?或者研究更廉价的连接密封技术?”

“高岭土没有,附近有没有可能找到替代的粘土矿?组织人手,明天就跟我出去找!”

他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抛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下达指令,而是引导着所有人一起思考。起初,工匠们还拘谨着,但在林奇鼓励(甚至点名)下,几个老匠人开始磕磕绊绊地提出想法,格物院的学生则负责用图纸和计算来验证其可行性。

气氛逐渐热烈。被压抑的创造力,在生存危机的逼迫下,迸出惊人的火花。

“林先生,小人……小人在老家烧窑时,试过用河沙混合一种红泥,耐烧得很……”

“先生,关于密封,我有个想法,或许可以试试用浸油的麻绳和铅粉……”

“格物院藏书阁有本《天工开物》,上面好像记载了北方几种可用作耐火材料的土……”

林奇仔细听着,快在木板上记录、画图,将零散的想法串联、整合。他记忆宫殿中浩如烟海的知识,此刻成了最好的过滤器与催化剂,能迅判断哪些想法有潜力,哪些需要改进。

也就在这热火朝天的讨论中,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林奇脑中成型。

“我们之前分离出的那种最轻、最易挥的油,叫什么?”他忽然问。

“回先生,暂命名为‘轻油’,极其危险,按您的命令密封深埋了。”一名学生回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