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寻龙纪:逆时追秦 > 第450章 日常处理时空异常(第1页)

第450章 日常处理时空异常(第1页)

考据社的木门最近总被阳光晒得烫,早上九点的太阳斜斜地扫过“守时组织”的胡桃木牌匾,把四个字映得暖融融的。屋里比往常热闹些,小宇趴在客厅的长桌上,面前摊着七八个拆开的时空罗盘碎片,手里捏着个微型电路板,正用烙铁小心翼翼地焊接——这是他新琢磨的“时空监测模块”,据说能把罗盘碎片的感应范围扩大三倍。

“我说小宇,你这焊枪别戳到我那箱洛阳铲啊!”老张蹲在旁边,正用软布擦着一把青铜匕,那是上次从汉墓带回来的陪葬品,虽然不是文物,但刃口还很锋利,老张宝贝得不行,“这匕要是被烫出个印子,我跟你急。”

小宇头也不抬,焊枪的火花在他指尖闪了闪:“张叔您放心,我手稳着呢,上次修您的老花镜,不也没弄坏镜片嘛。”

阿凯坐在书架旁,手里拿着个木头做的小玩意儿——是个墨家机关鸟的模型,翅膀能上下扇动,是他照着项少龙留下的图纸做的。他一边拧着螺丝,一边嚷嚷:“项哥,你说项少龙当年是不是也玩这个?这机关鸟要是能放大,说不定能驮着人飞呢!”

项尘刚把龙符放在窗边晒太阳——自从上次汉墓事件后,他现龙符偶尔晒晒太阳,感应时空波动会更灵敏。听见阿凯的话,他笑着回头:“你先把模型做好再说吧,别到时候飞不起来,还砸了我那盆绿萝。”

林姐从厨房端着一盘洗好的草莓出来,放在桌上:“都别闹了,先吃点水果。刚才我收到博物馆王馆长的消息,说他们最近要展出一批宋代古画,让咱们有空去看看,顺便帮着检查下有没有时空异常——毕竟上次汉墓的事,他们还挺信任咱们的。”

“宋代古画?那可得去!”老张眼睛一亮,放下青铜匕,拿起一颗草莓,“我年轻的时候在故宫见过一次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临摹本,那画里的人物跟活的一样,这次要是能看真迹,可太好了。”

正说着,小宇面前的电脑突然“叮”地响了一声,屏幕上弹出一个红色的预警框,上面写着“市中心钟楼区域,时空波动异常,时间流加快倍”。

几人瞬间安静下来,阿凯手里的机关鸟模型也忘了拧螺丝:“这么快就有活儿了?这钟楼可是老古董了,要是出问题,麻烦可不小。”

项尘走过去,拿起龙符——果然,符身已经泛起淡淡的蓝光,比上次汉墓的波动要弱,但更急促。他点开小宇电脑上的监测数据:“时间流加快,说明那里有微弱的时空裂隙,虽然能量不强,但钟楼是公共场所,人多眼杂,得赶紧去处理,不然容易引起恐慌。”

“我去拿工具!”老张率先站起来,抓起墙角的工具包,里面装着墨家机关校准仪——这是阿凯根据项少龙的图纸改良的,能辅助稳定时间流。阿凯也赶紧把机关鸟模型塞进口袋,拿起应急手电筒:“我跟项哥、张叔去现场,林姐和小宇留在家里监测,有情况随时联系。”

林姐点点头,把草莓装进保鲜盒递给他们:“路上注意安全,记得多拍点现场照片,回来我好记录。小宇,你盯着电脑,要是波动增强,立刻给项尘打电话。”

三人很快下了楼,老张的旧面包车还是老样子,一动就“突突”响,阿凯坐在副驾驶,手里拿着墨家机关校准仪,摆弄着上面的旋钮:“项哥,你说这钟楼的时间怎么会变快?难道是里面藏了什么时空碎片?”

项尘坐在后座,手里拿着《玄天策》,翻到关于时间流的章节:“有可能是最近天气变化,加上钟楼本身有百年历史,吸收了不少时空能量,偶尔出现裂隙很正常。咱们先用校准仪稳定流,再用时空玄气把裂隙补上,应该不难。”

面包车开到市中心的时候,街上已经热闹起来。钟楼在市中心广场的中央,是座百年前建的欧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钟面,指针在阳光下闪闪亮。三人刚靠近广场,就听见有人在议论:“哎?我的表怎么才十点,钟楼都十点十二分了?”

“我也是!刚才在咖啡店看的时间还是十点整,过来一看钟楼,差了两分钟,难道是我的表坏了?”

“不对啊,我手机时间也显示十点,钟楼肯定有问题!”

项尘三人挤过人群,走到钟楼底下。老张拿出墨家机关校准仪,放在地上——仪器是个巴掌大小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有个小罗盘,指针正飞快地转动,不像平时那样稳定。阿凯蹲在旁边,调整着仪器上的刻度:“果然有问题,校准仪的指针都快转成陀螺了,时间流确实快了倍。”

项尘抬头看了看钟楼的钟面,分针还在以肉眼可见的度比正常时钟快一点——虽然不明显,但仔细看能现。他深吸一口气,调动体内的时空玄气,双手结印,对准钟楼的方向——这是项少龙教他的“定时机印”,能暂时稳定时间流。

玄气从他指尖溢出,像淡淡的白雾,飘向钟楼。很快,校准仪的指针慢慢慢下来,最后停在了正常的位置。周围的人也现了变化:“哎?钟楼的指针好像慢下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表现在跟钟楼对得上了,刚才是不是看错了?”

项尘示意老张和阿凯跟上,三人绕到钟楼后面——那里有个小门,是钟楼管理员平时进出的地方。老张之前认识管理员,打了个电话,很快就有人来开门。

钟楼里面很暗,只有几扇小窗户透进阳光,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木头的味道。楼梯是旋转的,踩上去“吱呀”响,像是随时会散架。爬到顶楼,就能看到巨大的铜钟挂在梁上,钟身爬满绿色的铜锈,旁边是控制指针的机械装置——都是百年前的老物件,齿轮上还涂着黑色的机油。

“裂隙在那里!”阿凯突然指着铜钟旁边的墙壁,那里有一道不到两厘米的裂缝,裂缝里泛着淡淡的白光,像撒了把碎米粒。

项尘走过去,拿出一块改良后的时空罗盘碎片——这是小宇刚弄好的,能吸附时空裂隙的能量。他把碎片贴在裂缝上,碎片立刻亮了起来,像块蓝色的磁铁,慢慢吸走裂缝里的白光。同时,老张打开墨家机关校准仪,对准机械装置,仪器出“嗡嗡”的声音,齿轮转动的度渐渐稳定下来。

“差不多了,我注入玄气把裂缝补上。”项尘收回罗盘碎片,双手放在裂缝两侧,时空玄气缓缓注入——只见裂缝慢慢合拢,最后只剩下一道淡淡的痕迹,像墙上的一道划痕。

等处理完,三人下了钟楼,广场上的人已经散得差不多了。老张给管理员打了个电话,说钟楼的问题解决了,让他们不用担心。阿凯手里拿着罗盘碎片,上面的光芒已经暗了下来:“项哥,这碎片还挺好用,下次再遇到裂隙,直接用它吸能量就行,比布阵法省事多了。”

“这都是小宇的功劳,他改良的碎片确实好用。”项尘笑着说,“咱们先回考据社,跟林姐和小宇说下情况,顺便商量下设立全国监测点的事——总不能每次都等龙符预警,得主动监测才行。”

回到考据社的时候,林姐正在整理上次汉墓的资料,小宇则在电脑上画监测点的分布图。看到三人回来,林姐赶紧迎上来:“怎么样?钟楼的问题解决了吗?”

“解决了,就是个小裂隙,已经补上了。”项尘把罗盘碎片递给小宇,“你这改良的碎片很管用,下次多做几个,每个监测点放一个。”

小宇接过碎片,眼睛亮了:“真的吗?那我再改进一下,争取让感应范围扩大到五公里!”

四人坐在客厅里,老张拿出一张全国地图,铺在桌上:“我觉得咱们可以先在几个有重要文物和古墓的城市设监测点,比如西安、北京、洛阳、南京,这些地方历史悠久,容易出现时空异常。我以前在考古队认识不少朋友,他们可以帮忙安装监测设备。”

林姐点点头:“我负责准备物资,监测点需要的罗盘碎片、电池、信号射器,我列个清单,明天就去采购。阿凯可以帮忙运输,他开车稳,而且力气大,能搬设备。”

阿凯拍了拍胸脯:“没问题!不过咱们是不是得给监测点起个名字?比如‘守时一号’‘守时二号’,听起来多酷!”

项尘笑着在地图上标出几个城市:“名字你随便起,只要能区分就行。小宇负责技术支持,监测点的数据要实时传回到考据社的电脑上,一旦有异常,立刻报警。”

商量完,几人分工合作,小宇开始画监测设备的设计图,老张联系考古队的朋友,林姐列物资清单,阿凯则在旁边帮忙递工具——屋里一派忙碌的景象,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幅温暖的画。

接下来的半个月,守时组织就忙着设立监测点。老张带着阿凯去了西安和洛阳,林姐和小宇去了北京和南京,项尘则留在考据社,负责统筹协调。每个监测点都设在当地的博物馆或考古工作站里,用的都是改良后的时空罗盘碎片和小宇设计的信号射器——只要附近出现时空波动,碎片就会亮起来,信号射器会立刻把数据传回到考据社的电脑上。

这天早上,项尘刚到考据社,小宇就急匆匆地跑过来:“项哥,郊区森林的监测点报警了,说那里有异常的时空波动,还检测到了古代生物的能量信号!”

“古代生物?”项尘赶紧走到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郊区森林的位置——那里是片自然保护区,平时很少有人去。监测点传来的图片里,能看到一棵大树下有几只奇怪的鸟,羽毛是金红色的,跟现代的鸟类完全不一样。

“我查了资料,这种鸟叫‘赤凰雏’,是宋代古画里记载的鸟类,早就灭绝了!”小宇指着电脑上的图片,“肯定是时空裂隙把它们从古代带过来的,要是不赶紧送回去,它们在现代活不了多久,而且还可能引起生态问题。”

“那赶紧出!”项尘拿起背包,里面装着罗盘碎片和墨家机关笼——这是阿凯做的,专门用来装古代生物,不会伤害它们。正好老张和阿凯也从洛阳回来没多久,听到消息,赶紧收拾东西,四人一起坐上面包车,往郊区森林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