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股注视感,冰冷依旧,却不再仅仅是纯粹的否定与毁灭。它像是一台精密而古老的仪器,第一次接触到了无法理解的异常数据,带着一种近乎“好奇”的审视,穿透了“虚无之沙”的屏障,牢牢锁定着林悦刚刚“定义”出的那片自我领域。
“铭”的警告在她意识中尖锐回响——“它在学习……在进化……”
不能再停留了!
林悦没有丝毫犹豫,将自身刚刚稳固的、由纯粹“自我认知”定义的领域瞬间收缩,凝聚成一颗极致内敛、却蕴含着无尽可能性的光点。她不再试图与这股变了质的注视对抗,而是将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意志,都灌注于“铭”最后传递的坐标——那条通往“根源之井”的路径!
“走!”
光点猛地一震,不再是穿梭,而是以一种近乎“概念置换”的方式,沿着坐标指引的、越常规维度理解的方向,骤然从“虚无之沙”中“剥离”!
仿佛从一幅绝对静止的纯白画布上,强行擦除了一点异色。
就在她消失的下一秒,那片被她定义的领域原本所在的位置,乳白色的“虚无”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剧烈地波动起来。一股暗灰色的、带着全新质感的能量,如同拥有生命的触须,缓缓探入,仔细地“抚摸”、“采样”着那片区域残留的、属于林悦的“存在”痕迹和“可能性”波动。它不再像以前那样粗暴地抹除,而是像最耐心的学者,分析、记录、试图……理解。
【……定义……‘自我’……】
【……利用……‘虚无’……】
【……有趣的……进化……】
【……样本……林悦……价值……提升……】
【……需要……更完整的……‘学习’……】
冰冷的意念中,第一次夹杂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近乎“期待”的波动。
……
脱离了“虚无之沙”那令人窒息的“无为”,周遭的景象再次变得“活跃”起来,但这种“活跃”,与“可能性之海”和“万象回廊”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纷繁的色彩,没有混乱的规则洋流,没有无数沸腾的“可能性”泡沫。
只有……一条河。
一条无法用语言形容其浩瀚与古老的“河流”。
它无声地流淌在无垠的黑暗虚空中,河水并非由水构成,而是由无数细微、璀璨、不断生灭的“光之沙”组成。每一粒“光之沙”,都仿佛是一个尚未展开的、最原始的“可能性”胚芽,蕴含着演变成无穷世界的潜力。
而这条“河流”的“河水”,流淌的并非是时间,而是……“因果”与“选择”本身!林悦能“看”到,无数纤细的、代表着不同“因”与“果”的支流,从这条主干中分叉、延伸出去,指向未知的远方,那代表着一个个具体世界线的展。而更多的“光之沙”则沉在河底,代表着未被选择的、沉寂的“可能性”。
这里,就是所有“可能性”的与归处?是那条贯穿了所有现实、支撑着无穷平行世界的……“根源之河”!
而“铭”坐标指引的终点,“根源之井”,就在这条河的……“源头”?
林悦凝聚的光点沿着河流溯源而上。越是向上,河流越是“狭窄”,但其中流淌的“光之沙”却越璀璨、纯粹,蕴含的“可能性”潜力也越庞大、接近本源。周遭的黑暗虚空也变得更加粘稠,充满了某种无形的威压,仿佛在抗拒着任何“后来者”的靠近。
她看到了令人心悸的景象。
在河流的两岸,以及那些分叉的支流中,随处可见大片大片令人触目惊心的……“淤塞”与“断流”。
暗灰色的、属于“终末”的能量,如同恶性的淤泥,堵塞了河道,截断了支流。那些被堵塞的区域,“光之沙”黯淡无光,失去了所有的活力,仿佛变成了灰色的岩石。而那些被断流的支流,则直接干涸、消失,代表着整条世界线、无数种未来的可能性被彻底“裁定”、抹除。
“终末”不仅仅是在毁灭已存在的世界,它更是在从“根源”上,扼杀所有未来的“可能性”!它像是一个冷酷的园丁,系统地修剪着“可能性”之树,只留下符合它“秩序”的、极少数的枝干,甚至……试图让整棵树都彻底枯萎!
越是靠近所谓的“源头”,这种“淤塞”和“断流”就越是严重。仿佛“终末”将这里当成了它工作的核心区域。
终于,在穿越了一片几乎完全被暗灰色淤泥覆盖的、死寂的河道后,林悦抵达了“根源之河”的尽头。
那里,并非一个喷涌的泉眼。
而是一口……“井”。
一口巨大无比、深不见底的“井”。
“井口”由某种无法描述的、仿佛凝聚了所有规则本源的透明物质构成,边缘流淌着永恒静谧的光辉。井壁向下延伸,没入无尽的黑暗深处,看不到底。
而从“井”的最深处,并非向上喷涌,而是如同被某种力量“抽取”一般,无穷无尽的、最原始最纯粹的“光之沙”——那代表着宇宙诞生之初、所有潜在“可能性”的本源——正被缓缓地、持续不断地“汲取”上来,汇入“根源之河”的起始端,然后向着下游流淌,演化出无穷的世界与故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里,就是万物起始之地,“可能性”的终极源头——“根源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