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十二月,寒风如刀,卷着雪沫子抽打在脸上,生疼。陈峰紧了紧身上已经硬的棉袄,举起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山坳。按照约定的时间,杨靖宇的部队应该就在这一带活动。
"队长,这鬼天气,杨司令他们能准时到吗?"赵山河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呵出的白气在胡茬上结成了霜。
陈峰没有放下望远镜,只是轻轻点头:"杨靖宇将军向来守时。让大家再坚持一下,注意警戒。"
自从半个月前与杨靖宇部取得联系,约定在长白山深处的这片原始森林会师,陈峰就一直在为这次会面做准备。他深知,在日军日益加紧的"讨伐"下,抗日力量必须团结一致,方能在这冰天雪地中求得生机。
林晚秋带着医护队的几个姑娘,正在给战士们分最后一点炒面。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不少人脸上都带着菜色。她抬头望了望铅灰色的天空,眉头微蹙:"看这天色,怕是又要下雪了。"
话音刚落,林子里突然传来三声布谷鸟叫——这是事先约定的信号。陈峰立即回应了两声鸟鸣,随即林中闪出几个身影,为的是一名身材高大的汉子,穿着打补丁的棉军装,腰间别着一把匣子枪,正是闻名东北的抗日英雄杨靖宇。
"陈峰同志!"杨靖宇大步上前,紧紧握住陈峰的手,"终于见到你们了!你们在沈阳周边的战斗,我们都听说了,打得好啊!"
陈峰注视着这位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将军,现他比想象中还要消瘦,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坚定的光芒。
"杨司令过奖了,我们只是尽了中国人该尽的本分。"
两支部队在林中一片相对开阔的平地汇合。杨靖宇带来了三百多人,虽然装备简陋,但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纪律严明。陈峰的"铁血义勇队"虽然只有八十余人,但装备相对精良,战士们也经过严格训练。
短暂的寒暄后,两位指挥官立即进入正题。杨靖宇铺开一张手绘的地图,面色凝重:
"目前形势很严峻。日军从吉林调来了第二师团的一部,加上伪军李寿山部,总兵力过五千人,正在对这一带进行拉网式讨伐。他们的战术很明确,就是要困死我们。"
陈峰仔细查看地图,现日军的确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几个重要的山口都被封锁。
"粮食和弹药还能支撑多久?"
杨靖宇叹了口气:"不瞒你说,部队已经断粮三天了,战士们全靠挖草根、剥树皮充饥。弹药更是所剩无几,平均每人不到五子弹。"
这时,一个通讯员急匆匆跑来:"报告!东面现日军侦察部队,距离不到五里!"
杨靖宇与陈峰对视一眼,立即下令部队转移。在齐膝深的雪地里,数百人的队伍悄无声息地向密林深处行进。陈峰注意到,杨靖宇的部队虽然装备极差,但行军极有章法,留下的足迹很快就被后续的战士小心掩盖。
天黑时分,部队在一处隐蔽的山谷扎营。为了不暴露目标,不能生火,大家只能就着雪啃食冰冷的炒面。杨靖宇和陈峰借着微弱的月光,继续研究作战计划。
"目前我们有两个选择。"杨靖宇指着地图上的两个点,"一是向西突围,进入辽西地区,那里日军兵力相对薄弱;二是就地分散游击,利用地形与敌人周旋。"
陈峰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向西突围正中日军下怀,他们巴不得我们离开长白山根据地。分散游击固然能保存实力,但难以形成有效的打击力量。"
"那你的意思是?"
"主动出击。"陈峰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一个日军据点,"打掉他们的补给站,既解决我们的补给问题,又能打乱敌人的部署。"
杨靖宇眼睛一亮,但随即又皱起眉头:"这个据点守军有二百多人,装备精良,还有坚固的工事。以我们现在的兵力火力,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不能强攻,要智取。"陈峰详细解释道,"我观察过,这个据点虽然防守严密,但他们的饮水源在据点外的小河边。每天清晨,都会有一个班的士兵护送炊事班去取水。"
杨靖宇立刻明白了陈峰的意图:"你是说,在水源处设伏?"
"不止如此。"陈峰继续道,"我们要伪装成取水队,混进据点。只要打开大门,主力部队就能一举攻入。"
计划确定后,两支队伍立即进行分工。杨靖宇部队熟悉地形,负责在外围接应和阻击可能到来的援军。陈峰的"铁血义勇队"则负责主要的突击任务。
深夜,陈峰挑选了二十名精干队员,进行战前准备。赵山河带人从日军尸体上扒来的军服派上了用场,虽然有些破损,但在夜色掩护下足以以假乱真。
"记住,进去后不要轻举妄动,一切以我的信号为准。"陈峰仔细检查每个队员的装备,低声嘱咐道。
林晚秋默默地为每个队员整理行装,当她走到陈峰面前时,欲言又止。陈峰看出她的担忧,轻声道:"放心,我们会平安回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定要小心。"林晚秋最终只说了这么一句,但眼中的关切胜过千言万语。
凌晨四点,突击队出了。踩着厚厚的积雪,他们在黎明前抵达了据点外的小河边。按照计划,他们要在日军取水队到达前埋伏好。
天色渐亮,河面上飘着淡淡的晨雾。果然,六点整,据点的大门打开,一队日军士兵护送着几个挑着水桶的伙夫向河边走来。
"准备。"陈峰低声下令,队员们屏住呼吸,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就在日军取水队即将进入伏击圈时,异变突生。据点方向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是尖锐的哨声。陈峰心中一沉——暴露了!
只见据点墙头上突然出现了大批日军士兵,机枪子弹如雨点般向河边扫来。原来,日军昨晚抓获了几个当地百姓,严刑拷打之下,有人透露了抗日部队的活动情报。
"撤退!"陈峰当机立断,但退路已被封锁。突击队被困在河岸边,处境危急。
千钧一之际,据点侧面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原来是杨靖宇现情况有变,当机立断下令强攻,以分散日军火力。
"队长!趁现在!"赵山河大喊一声,带队向据点侧面冲去。
激烈的战斗在黎明前的雪地上展开。子弹呼啸,手榴弹爆炸的火光映红了雪地。陈峰带领队员们且战且退,与杨靖宇部汇合。
"老杨,多谢!"陈峰喘着粗气,肩头被子弹擦伤,鲜血染红了棉袄。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杨靖宇一边还击一边喊道,"我们必须立即转移,敌人的援军很快就会到!"
就在这时,林晚秋带着医护队的姑娘们从后方赶来。她们不顾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包扎伤口。
"胡闹!谁让你们来的!"陈峰又急又怒。
"伤员需要救治!"林晚秋倔强地回答,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慢。
在杨靖宇部队的掩护下,大部队开始向深山转移。日军紧追不舍,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雪越下越大,能见度越来越低,这给撤退带来了困难,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追兵。
傍晚时分,部队终于摆脱追兵,在一处密林中暂时休整。清点人数,这一战牺牲了二十七名战士,伤员多达四十余人。
杨靖宇面色铁青:"我们中间有叛徒!"
陈峰沉重地点头。日军显然早有准备,这说明他们的行动计划被泄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