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栈?”老烟枪皱起眉头,“日军不是把粮栈都控制了吗?”
“林老板有办法。”老李说,“他的粮栈后面有个地道,直通城外的乱葬岗,你们可以从地道进去取。他还说,让你们务必小心,佐藤英机好像怀疑他了,昨天还派人去粮栈查过。”
老烟枪把纸条叠好,塞进怀里:“我知道了,谢谢你,老李。”
“跟我客气啥。”老李叹了口气,“都是中国人,能帮一点是一点。对了,你们一定要小心,佐藤英机那家伙,狡猾得很,听说他还在城里布了不少眼线,专门抓义勇军的人。”
老烟枪点了点头,站起身:“我先走了,以后有消息,还是老地方联系。”
他提着篮子,小心翼翼地走出茶馆,朝着城外的方向走去。街上的日军越来越多,到处都是检查的岗哨,他不敢走大路,只能绕着小巷子走。
走到城门口的时候,一个伪军拦住了他。这伪军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腰里别着把驳壳枪,脸上带着一副谄媚的笑容:“老乡,去哪儿啊?篮子里装的啥?”
老烟枪心里暗骂一声“汉奸”,脸上却堆起笑容:“长官,我是城外的农民,进城卖点红薯,这就回家了。”
伪军伸手在篮子里翻了翻,拿出一个红薯,咬了一口,含糊不清地说:“嗯,味道还行。不过,想出城,得交点‘过路费’。”
老烟枪心里一怒,却又不敢作,只能从怀里掏出两个铜板,递给伪军:“长官,您看,我就这点钱,您高抬贵手。”
伪军接过铜板,掂了掂,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就这么点?你打要饭的呢?”他伸手就要去搜老烟枪的身。
老烟枪心里一紧,赶紧拦住他:“长官,别搜,别搜!我还有点东西,给您还不行吗?”他从怀里掏出半包烟丝——这是他舍不得抽的,递给伪军。
伪军接过烟丝,闻了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算你识相,滚吧!”
老烟枪赶紧提着篮子,快步走出城门,朝着二道沟的方向跑去。他知道,陈峰他们还在等着他的消息,他必须尽快把情报送过去。
三、暗夜转移
腊月十四,酉时。
二道沟的废弃煤窑里,一片昏暗。
陈峰坐在煤窑的角落里,借着微弱的火光,看着老烟枪带回来的布防图。图上用红笔标着日军和伪军的布防位置,明天早上,他们就会对二道沟展开清剿,兵力足足有五百多人,而他们只有二十多个战士,还有五个幸存的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佐藤英机这是想把咱们一网打尽啊。”赵山河凑过来看了一眼布防图,眉头皱得紧紧的,“五百多人,还都是正规军和伪军,咱们这点人,根本不是对手。”
老烟枪蹲在旁边,一边抽着烟,一边说:“林世昌老板那边有批粮食和药品,在城里的粮栈,后面有地道直通城外。咱们要是能拿到这批物资,就能撑一段时间,说不定还能找机会突围。”
陈峰点了点头:“粮食和药品确实重要,但是城里的风险太大,佐藤英机已经怀疑林世昌了,粮栈附近肯定有日军的眼线。”
林晚秋坐在刘大爷身边,正在给老人换药。她听到陈峰的话,抬起头:“我去吧。”
陈峰愣了一下:“你去?不行,太危险了。”
“我是林世昌的女儿,日军不会怀疑我。”林晚秋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我懂英语,万一遇到日军的军官,还能应付一下。最重要的是,我知道粮栈的地道在哪里,能更快地拿到物资。”
陈峰看着林晚秋,她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不再是当初那个需要他保护的进步学生了。他知道,林晚秋说得对,现在只有她去,才最合适。
“好,你去。”陈峰点了点头,“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定要小心,拿到物资就立刻回来,不要恋战。”他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这是缴获的日军南部十四式手枪,递给林晚秋,“拿着这个,防身用。”
林晚秋接过手枪,点了点头:“我会小心的。”
“我跟她一起去。”老烟枪站起身,“我熟悉城里的路,能帮她掩护。”
陈峰想了想,点了点头:“好,你们两个一起去,务必注意安全。”
晚上八点,林晚秋和老烟枪出了。他们穿着百姓的衣服,趁着夜色,朝着沈阳城的方向走去。陈峰站在煤窑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里充满了担忧。
“队长,咱们接下来怎么办?”赵山河走过来,问道。
“等。”陈峰说,“等他们把物资带回来,咱们就转移到东边的长白山,那里地形复杂,日军不容易展开清剿,而且说不定能和其他的义勇军会合。”
赵山河点了点头:“好,我带人在煤窑周围放哨,有情况立刻汇报。”
陈峰坐在煤窑里,看着幸存的百姓。刘大爷靠在墙上,已经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痛苦的表情;另外三个老人坐在角落里,一言不;两个妇女正在给战士们缝补衣服,她们的脸上满是疲惫,却没有一句怨言。
陈峰心里一阵愧疚。如果不是他,这些百姓就不会失去家园,不会失去亲人。他掏出怀里的手表,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十点了,林晚秋和老烟枪还没有回来,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遇到危险。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陈峰心里一紧,赶紧站起身,握紧了手里的汉阳造。
“队长,是我!”
是老烟枪的声音。陈峰松了口气,赶紧走出煤窑。
老烟枪和林晚秋站在煤窑门口,手里提着两个大包袱,里面装满了粮食和药品。林晚秋的脸上沾着灰尘,头也乱了,看起来很疲惫,但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兴奋。
“物资拿到了?”陈峰赶紧接过包袱,问道。
“拿到了。”老烟枪喘着气,“路上遇到了日军的巡逻队,还好晚秋机灵,用英语跟他们周旋,才躲过一劫。”
林晚秋笑了笑:“没什么,就是说了几句简单的英语,让他们以为我是教会学校的学生,要出城探亲。”
陈峰点了点头,心里对林晚秋更加敬佩了。他打开包袱,里面有十袋大米,五袋面粉,还有一些药品——阿司匹林、绷带、碘酒,这些都是他们急需的。
“太好了!有了这些物资,咱们就能撑一段时间了。”赵山河高兴地说。
“别高兴得太早。”陈峰说,“日军明天早上就会来清剿,咱们必须现在就转移。”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把物资分装到小推车上,刘大爷和其他百姓也被扶上了小推车。陈峰带着队伍,趁着夜色,朝着长白山的方向走去。
雪地里,队伍的脚步声很轻,只有车轮碾压积雪的“咯吱”声。陈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他知道,危险随时可能降临。
凌晨一点,队伍走到了一片树林里。陈峰让队伍停下来休息,战士们轮流放哨。林晚秋坐在角落里,正在给一个受伤的战士包扎伤口,她的动作很熟练,显然这段时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陈峰走过去,递给她一杯热水:“累了吧?喝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