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奉天1931:兵王逆旅 > 第54章 粮道惊变与暗线交织(第1页)

第54章 粮道惊变与暗线交织(第1页)

一、林间对峙

周明的中山装领口别着枚银质徽章,在残雪反射的冷光里泛着冷硬的光。他往前走了两步,皮鞋踩碎地上的薄冰,出清脆的“咔嚓”声,与远处日军汽车引擎的余响形成诡异的呼应。

“陈先生不必对军统抱有戒心。”周明从口袋里掏出块怀表,打开又合上,金属表壳的碰撞声刻意放缓了节奏,像是在拿捏对话的主动权,“眼下国难当头,凡是抗日的力量,都是国民政府要团结的对象。你们抢了日军粮站,救了百姓,这份胆识,军统佩服。”

陈峰的驳壳枪仍指着对方胸口,指尖扣在扳机护圈上——现代特种部队的战术本能让他对突然出现的“盟友”保持最高警惕。他扫过周明身后六个黑衣人,现他们的持枪姿势都是标准的军方动作,食指却刻意离开扳机,这是种既展示实力又释放“无恶意”信号的姿态。

“团结?”陈峰冷笑一声,目光落在周明腰间的勃朗宁手枪上,“我倒想知道,军统的‘团结’,是让我们跟着你们去暗杀抗日将领,还是去围剿真正在前线拼杀的队伍?”

这话戳中了军统的痛处,周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又化开:“陈先生看来对时局有些误解。军统的要目标始终是日本人,至于内部分歧,那是抗战胜利后的事。现在,我们可以提供你们急需的东西——子弹、药品,甚至是电台,只要你们愿意接受军统的领导,配合我们的行动。”

赵山河攥着汉阳造的手紧了紧,枪托抵在肩窝的旧伤处,传来熟悉的钝痛。他想起北大营里那些缺枪少弹的弟兄,想起山洞里孩子冻得紫的小脸,忍不住开口:“队长,他们说的是真的?要是能有子弹,咱们下次再跟日军交手,就不用拼刺刀了。”

陈峰没回头,却能感受到赵山河声音里的渴望。他侧过身,用余光瞥见老百姓们缩在树林深处,怀里的粮袋把单薄的棉袄撑得鼓鼓的,几个老人正用身体护住孩子,眼里满是恐惧——他们刚从日军粮站的火海里逃出来,不想再卷入另一股不明势力的纷争。

“接受领导就算了。”陈峰缓缓放下枪,却没收回腰间的匕,“如果军统真有诚意,就把物资送到我们的秘密据点。至于配合行动,得看你们的行动是不是真的在抗日。”

周明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点头:“爽快!三天后,我会让手下带着物资去城西的破砖窑找你们。不过陈先生,我得提醒你——”他突然压低声音,凑近两步,气息里带着淡淡的烟草味,“佐藤英机已经盯上你了,他的特高课正在追查粮站被劫的线索,你们的山洞据点,恐怕藏不了多久。”

这句话像块冰砸进陈峰心里。他想起粮站里被绑的山田,想起日军汽车上那些荷枪实弹的士兵——佐藤的反应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快。

“多谢提醒。”陈峰的声音冷了下来,“如果没别的事,我们要带老百姓转移了。”

周明没再纠缠,后退两步做了个“请”的手势:“期待下次合作。对了,林世昌先生托我给林晚秋小姐带句话——家里一切安好,让她放心。”

这话让陈峰和刚从人群里走出来的林晚秋同时一怔。林晚秋的棉袄上还沾着粮站的麦糠,听到父亲的名字,她冻得红的嘴唇颤了颤:“我父亲……他怎么会认识你?”

周明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只是朝她递了个信封:“林先生知道你在抗日,很欣慰。这里面有些东西,或许对你有用。”说完,他转身挥手,带着黑衣人消失在树林深处,只留下一串逐渐远去的脚步声。

林晚秋拆开信封,里面是三张泛黄的银票,还有一张写着地址的小纸条。她捏着银票的手指微微抖——这是父亲偷偷给她的资助,可她更清楚,父亲现在还在日军的监视下,这份资助背后,不知道要承受多少压力。

“走,去破砖窑。”陈峰把银票收起来,塞进林晚秋的棉袄内袋,“山洞不能再待了,佐藤很快会搜到那里。”

赵山河点点头,招呼士兵们护着老百姓往树林深处走。李二柱扛着半袋白面,走在队伍最后,时不时回头张望——他总觉得,周明那些人的背影,像是藏在暗处的影子,随时会再冒出来。

二、粮道危机

队伍走了两个时辰,天渐渐黑透。林间的风更冷了,卷着雪粒打在脸上,疼得像针扎。陈峰走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拿着根树枝,拨开挡路的灌木,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这是沈阳城郊的乱葬岗附近,到处是无主的坟包,坟头上的纸幡在风里飘着,像招魂的鬼手。

“队长,前面有灯光。”李二柱突然压低声音,指着前方不远处的土坡。

陈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土坡下有间破旧的土地庙,庙里亮着一盏油灯,昏黄的光透过破窗纸洒出来,在雪地上映出个晃动的人影。

“老烟枪?”陈峰心里一动——老烟枪说过,要是遇到危险,可以去乱葬岗的土地庙找他安排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示意队伍停下,自己摸出匕,猫着腰朝土地庙靠近。走到庙门口,他听见里面传来咳嗽声,是个老人的声音,还夹杂着“日军”“粮站”的字眼。

“谁在外面?”庙里的人突然喊了一声,手里的油灯举了起来,灯光照在陈峰脸上。

陈峰看清了对方的脸——是个穿着补丁棉袄的老乞丐,手里拿着根打狗棍,棍子上系着个铜铃,正是老烟枪说的“哑叔”。

“哑叔,我是陈峰,老烟枪让我来找你。”陈峰收起匕,声音放轻。

哑叔这才放下警惕,打开庙门,把他拉了进去。庙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和烟火味,地上铺着干草,角落里堆着几个破麻袋,里面装着些干粮和草药。

“日军在搜粮站附近的村子,已经抓了十几个老百姓,问他们有没有见过抢粮的人。”哑叔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老烟枪让我来通知你,别去破砖窑了,那里已经被日军盯上了,他在城南的关帝庙给你们找了新据点。”

陈峰心里一沉——周明刚说要去破砖窑送物资,日军就盯上了那里,这未免太巧合了。难道周明是故意引他们去那里?还是老烟枪的情报出了问题?

“哑叔,你知道日军抓老百姓的具体位置吗?”陈峰突然问道。

哑叔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张揉皱的纸,上面用炭笔画着个简易地图:“在西边的李家村,日军把老百姓关在村头的打谷场里,还架了机枪,看样子是想引你们出来。”

陈峰看着地图,心里盘算着——李家村离这里有五公里,日军抓了老百姓当诱饵,就是想逼他们现身。如果不去救,那些老百姓迟早会被日军杀害;如果去救,又会落入日军的陷阱。

“队长,咱们不能不管那些老百姓!”赵山河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听见了他们的对话,“都是中国人,咱们不能看着他们被日本人欺负!”

陈峰没说话,目光落在地图上的打谷场——那里四面都是开阔地,只有村头有几间破房子,日军架起机枪,就能形成交叉火力,他们要是冲进去,跟送死没区别。

“得想个办法,把日军的注意力引开。”陈峰突然想起粮站里的煤油桶,“哑叔,你这里有煤油吗?或者能引火的东西?”

哑叔从破麻袋里掏出个小油壶,里面装着半壶煤油:“这是老烟枪留下的,说可能会用得上。”

陈峰眼睛一亮,对赵山河说:“你带着老百姓去关帝庙,跟老烟枪汇合。我和李二柱、张四去李家村,用煤油制造混乱,把日军引开,再趁机救老百姓。”

“不行!”赵山河立刻反对,“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我跟你一起去!”

“你得保护老百姓。”陈峰拍了拍他的肩膀,“关帝庙那边也不一定安全,有你在,我放心。记住,不管听到什么动静,都别回头,先把老百姓送到安全的地方。”

赵山河还想说什么,却被陈峰的眼神制止了。他知道陈峰的脾气,一旦做了决定,就不会改变。

“那你们小心。”赵山河攥了攥陈峰的手,转身去招呼老百姓。

陈峰接过哑叔手里的煤油壶,又拿了些干粮,对李二柱和张四说:“咱们走。”

三人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着李家村的方向跑去。雪地里的脚印很快被风吹来的新雪覆盖,只留下一串浅浅的痕迹,像是从未有人经过。

三、李家村陷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