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乱世奸臣(十三)如何成为超强军师……
与此同时,皇城。
紫宸殿外的柘木叶被晚风吹得沙沙作响,魏绍素拿起案头叠放的两封来自始关县的密信,信封上分别印着高乘风与褚小二的私章。他看向一旁的贴身内侍邓平,神色在烛火下明暗不定。
“陛下,夜深露重,可要传些热膳?”邓平轻声提醒道。
“也好,你去安排吧。”魏绍素收回目光,先行拆开了高乘风的密信。
高乘风的字迹一如他的为人般刚劲有力,这封信的内容在字里行间透着隐隐担忧,不仅将宋策鞭杀李老爷,格杀方元山等事迹一一罗列,而且还在末尾附了自己的见解:“为政刚严,长此以往恐失民心。”
魏绍素的脸色没什麽变化,只随手将信纸推到一旁,顺势又拿起了褚小二的密报。
信中的字迹潦草却字字恳切,除了详说宋策的严厉手段外,还仔细列举了他高效的行政措施以及县内经济复苏的场景:“罢免并撤换贪腐官吏,从寒门士子中选拔新人,设立监督制,即诉即审。始关县糙米价格三月内下降五成,返乡流民逾两千人,商户重开铺面一百二十九家……”在信的末尾,同样加了批注:县中夜不闭户,百姓称其平。
魏绍素将两封密信并排铺开,久久不语。
四个月前,宋策曾给他来过信,说始关县官吏空缺严重,向他请示是否需要从京中调任一批官员补缺。当时自己忙于政务,只随手批了一句“着爱卿自行擢用”,没想到他竟然给了自己这麽大一个惊喜。
不到一年时间,那位看似弱不禁风的书生,竟然真在一年内就整顿好了始关县这滩浑水。
“邓平,传孤旨意,速召武公渊进宫。”魏绍素轻笑一声,吩咐道。
“是,陛下。”
二更时分,门下侍中武公渊顶着秋风踏入紫宸殿。
这位已经花甲之年的老臣听完魏绍素的转述後,便抚须长叹道:“陛下,宋县令此举虽有成效,但却过于刚猛。《春秋》有云,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若是一味取用重典,恐为我大历朝埋下隐患啊!”
“隐患?”魏绍素慢悠悠踱步到窗边,望着皇城夜景,淡淡道:“那武爱卿可知,在宋策还未上任之前,始关县狱中关押的冤民有多少?”
武公渊面色一肃,斟酌着回道:“约莫……几十之数?”
“爱卿,你说错了。那方大洪上位仅一年,冤民就多了三百七十八人,其中半数皆是因为欠了官府税银,无力偿还被投入了大牢。”
说罢,魏绍素转身盯着武公渊,“如此恶吏若不用重法,百姓如何信服于他?”
武公渊摇摇头,躬身道:“这……陛下息怒,臣有此言并非是为恶吏辩解。只是律法有常,宋县令擅杀官吏,此举有私刑之嫌,恐开不良先例啊!”
魏绍素轻叹一声,“褚小二在信中说,宋策每处置一人,都会在县衙门前张榜公布罪状,并允许百姓观审。爱卿说私刑之嫌,那李老爷鞭杀平民时,可有谁为那冤死的百姓鸣不平?方元山强占民田逼死数人,往届县令为何对其视而不见?”
武公渊被问得一噎,终是叹息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为政之体,当以德化为先啊!老臣以为……”
不等他说完,魏绍素便挥手打断他的话,责问道:“先主在位时,官吏贪腐成风,世家横行无忌,百姓无可上告,流离失所。如此若不用雷霆手段震慑宵小,如何能让天下人看到孤王革故鼎新的决心?”
武公渊一怔,终是再拜一礼,“陛下圣明,是老臣糊涂了。”
“爱卿言重了。”魏绍素上前一步,亲自扶起武公渊,温声道:“传孤旨意,擢升宋策为大历京兆尹,眼下仍兼始关县令之职,待年关时进京述职时升任,许其便宜行事之权。另,赐紫袍金鞍,彰其治绩卓着。”
这话一出,武公渊顿时一惊。
“陛下,这等赏赐是否过于隆厚?”从县令直升郡守,这已是大大超出t朝堂规格的提拔,更别说紫袍金鞍这等无上的殊荣了。
“孤得宋卿,如玄德之遇孔明也。”魏绍素微微一笑,继续交代道:“武爱卿,此事便交由你亲自去办。”
“是,陛下。”武公渊领命退下。
另一边,宋策刚处理完县内事务,就见褚小二抱剑从外面走了进来。
“大人,属下查到你家兄长宋敬的下落了。”
宋策搁置毛笔的手蓦地一顿,随即擡眸看向褚小二,正色道:“说。”
褚小二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文册,皱眉道:“三个月前,孟家军与梁王军队于泗水交战,折损了两千将士才堪堪险胜,宋敬也因此折了一条腿,作为战俘被编入了梁王军麾下的辅兵营,如今正在荼会山充作劳役。”
宋策沉默片刻,叹道:“荼会山距始关县多少路程?”
“若是快马三日便到。”褚小二见宋策神情凝重,连忙补充道:“大人不必忧心,辅兵营不直接参与战事,大人兄长既作劳役,想必不会有性命之忧。”
宋策起身推开窗,看向院外安宁祥和的景象,淡淡道:“备马,我要去趟荼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