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你不是朕的白月光 >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他从来都不是什麽君子(第3页)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他从来都不是什麽君子(第3页)

他闭目,仔细想了想萧钺的模样。

燕王萧钺,当初这个只能撒开一双小胖腿,一口一个“大阿兄”,一口一个“小叔父”,跟在萧钰与萧珣身後跑的小孩,已经长大了。

他将装着“萧钰”人头的木匣子送往未央宫前殿的时候,眼光像极了北地的鹰隼,一直紧盯着大殿上的御座,斧扆。

他离那里那麽近。

却只能停在了汉白玉阶下,看着大殿中的帷幄重重卷起。

出来的,不是大司马大将军,而是曾经他唤过的小叔父,神志清明,头戴通天冠,身着玄冕,肃肃其仪,然後,慢慢地,俯身朝着萧珣拜下。

他及时垂下的眼眸里,是不甘吗?

歌女行刺一案,加上此前的流民作乱一案,表面上,光禄卿亲自审理了此案,以淮阳国相崔衡下狱,淮阳王与世子禁足在府,报于朝廷,等待後续发落,暂时作了一个了结。

只因,正值仲春之月,万物复苏,有司不兴刑狱丶囹圄之事,所以朝中一直未传来砍头以及夺职丶削爵之令。

可是,自从朝廷使臣进入淮阳国以来,先是由羽林骑接管了淮阳国的城门守卫,继而,由光禄卿与太仆丞主导了安置受灾民衆一应事宜,钱粮都由淮阳国出了,美名却让朝廷白占了去。

如今,就连民衆感恩戴德,唱的诗句都改成了“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丶“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紧接着,淮阳王与世子因宴席上的刺客一事受到牵连,百口莫辩,禁足在府。

而王府中的府卫,在光禄卿的指示下,换过了一批,不知其中插入了多少朝廷的眼线。

听说,淮阳王与世子,每每自朝廷使臣客居的屋苑中出,都是大汗涔涔,两股战战。

有一日,二人甚至刚一踏出屋室,就抱头痛哭,不能成言。

两人额上皆有清淤,印堂发黑,据说,是被屋中人申饬之後,又掷玉璧砸伤。

更有甚者,世子萧锦不成器,无视了禁足之令,在歌女行刺之案後,又偷偷溜去了乐署风流,被正在那里查案的光禄卿发现。

世子本想将人拉拢,悄悄施以贿赂,插科打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曾想,那光禄卿却是刚正不阿之徒,毅然决然挣开了衣袖,横眉怒目,几欲拔剑,令堂堂世子连声求饶。

据称,那一声声“哎呦呦”的求饶,一唱三叹,凄厉异常,久而不息,令那乐署中的乐人,一个个都障袖掩面,不忍闻之。

如果燕王真的有眼线或是内应,安插于朝中,那麽他必然知道,萧珣是带着先帝的定邦弓,去了淮阳国。

而禁足与申饬,自然也是萧珣亲自下的令。

光禄卿敢对世子拔剑,恐怕也离不开萧珣的授意。

知道也好,不知也好。

在燕王看来,如今情势,足以让淮阳王和淮阳国胆战心惊。

朝廷,天子,简直是,欺人太甚!

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淮阳王从来都不是什麽君子。

他向来远离朝堂,不愿沾惹是非,哪怕与先太子萧珩交好,却在太子谋反一案伊始,远遁淮阳封国。

之後更是溺于酒色美人,两眼一闭,万事不问,窝成了鹌鹑。

而瞿清川打着“萧钰”的旗号,起兵谋反,也不能打动他分毫。

淮阳国是富贵之乡,安乐之窝。淮阳王诸事不理,只顾享乐。

唯有朝廷动了“去国置郡”的心思,才会击中淮阳王的命脉。

要知道,淮阳王膝下唯有一子,视为眼珠子,掌中宝,整了这麽大的家业,断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朝廷去国。

如此,才能促使淮阳王与燕王联合起兵。

萧珣与朝廷使臣,这一走,恐怕燕国使臣就要悄悄来淮阳国了。

纵观朝中诸侯王国,也只有一个淮阳国,可堪与燕国联合,与朝廷相抗,能有胜算。

淮阳国的兵马有多少,不得而知。

但军不在多,而贵在精。

淮阳国在嘉平年间,动过一次兵马,仅仅月馀,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除了山匪这一痼疾沉疴。

豫章国虽然也富庶。

然而,豫章王年老,子孙衆多。

一衆儿子要不忙着承欢膝下,以求豫章王死後推恩之时,能够多分一亩三分的田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