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迁转途径也精简了一下,武将主要看军功和资历,文官分京朝官官阶和幕职州县官官阶两种,无出身迁转序列四十二阶,有出身迁转序列三十五阶,现在自开府仪同三司至承务郎一共二十五阶,有没有出身都一样。
升迁阶数减少,官员升迁的速度就会变快,幕职州县官的升迁途径也稍微改了下。
幕职州县官又叫选人,虽然也是文臣,但是位卑人众,地位和京官朝官没法比,除非改官为京官,不然一辈子都只能在基层打转儿。
想改官也不是没有门路,但是需要举主荐状,举主五员,其中必须有一员为监司官,五状圆满才能改官。
对无权无势还没有门路的基层官员来说,要他们凑够五份荐状并不容易,要是有个关系不好的熟人在暗处捣鬼使坏就更完蛋了。
官员升迁机制问题很多,中央地方的冗余衙门也多,裁撤冗官之事从几十年前就开始说一直拖延一直拖延,反正早晚都要裁,不如狠狠心放在一起干。
经过这样那样的波折,总之现在已经改的差不多了。
苏景殊茫然的抬起头,“改的差不多了?”
他怎么感觉听的晕晕乎乎的呢?
太子殿下拍拍他的肩膀,“没关系,这事儿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到衙门待几天就适应了。”
他刚开始也不适应,之前的寄禄官阶和升迁机制是有点乱,但是那么多年下来也习惯了,就算知道新的官阶表更简洁也总感觉变扭的慌。
这才过了一个多月,本来别别扭扭的新官阶也顺眼了。
还有就是,他们文官本来有散官阶、寄禄官阶、职、差遣、勋和爵六大要素,现在只剩下寄禄官阶、职、差遣和爵四个。
从六到四,精简多了对吧?
苏景殊:???
不是,腿腿你冷静,你有没有觉得哪儿不对劲?只剩下寄禄官阶、职、差遣和爵也很复杂好吧!
但是太子殿下不这么觉得,或者说,所有人都觉得从六到四精简了好多。
就、还是对比出来的。
太子殿下感慨完朝堂上的变化,又给小伙伴透露年后要升官的消息。
一般官员出使他国归来都会有赏赐,这次有意外之喜,奖赏肯定得比其他人更多。
他们子安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女真人的地盘,还不能破例多升几级?
有意见保留。
官家无视他的好大儿在眼皮子底下当漏勺,算完和契丹人开战要花多少钱后心肝儿颤,连忙喊来苏子瞻听听登州的情况缓缓。
打仗忒费钱,老天为什么不能给他一个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国库?
苏轼正在听太子殿下猜他弟这次能升几级,被喊去汇报情况差点没反应过来。
好在他准备的足够齐全,脑子没反应过来嘴就先反应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