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91节(第2页)

第1491节(第2页)

这三条消息,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

一刀切断“产能不足”的质疑,一刀剜除“性能存疑”的病灶,最后一刀则直刺“闭门造车”的臆想。

剂量猛、药效强、目标准。

至于疗效,自然也是立竿见影。

前一天还从各个角度争论新闻是真是假的各路媒体,这一次却集体失语。

此前质疑最猛的《华尔街日报》默默撤下了查尔斯·霍顿那篇充满质疑的稿件草稿,并在其网站不起眼的位置,原文转了央视关于hpc-7和第二条7纳米产线的英文通稿,未加任何评论。

其余同行无论立场如何,都不约而同地择了最“安全”的打法——

转载华夏官方布的信息,但不置一词。

仿佛整个英语世界都被噤声一般。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股舆论寒流,最终是被一份来自东南亚的报纸所率先打破。

《南洋商报》。

这份在东西方议题上通常持微妙立场的媒体,在沉寂了数个小时后,终于祭出大招。

它用整整一个头版,深度盘点了近一年以来,华夏在多个关键科技领域取得的、被西方有意无意低估或忽视的突破:

2o14年q3:全球率先实现5g网络规模化商用部署。

2o14年q4:“驺虞”工程完成全球次可重复使用高音飞行器全状态飞行试验验证,实现水平起降、临近空间高音巡航与精准返场。

2o15年q1:宣布启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标”空间中继基地计划,核心能源为兆瓦级空间核反应堆xs-1。

2o15年q2: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宣布在h1-2a装置上实现52oo万摄氏度h模等离子体过4ooo秒(近7o分钟)的稳态运行,并确认实现净能量增益(q>1),可控核聚变研究取得历史性跨越……

2o15年q3:华芯国际宣布全面掌握等效7纳米芯片制造工艺并实现量产,同时计划在q4结束前启动第二条产线,剑指全球代工市场……

……

虽然这些新闻都来自公开报道,但却从未像今天一样被专门排列在一起。

任何看到这篇报道的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都必定感受到一种十足的压迫感——

华夏几乎是以季度为单位,在最前沿的高新技术领域攻城略地。

以这样的度持续下去,华盛顿方面所拼命维持的战线,到底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实际上,就算有人看不出,或者故意不愿看出其中的深意,也无妨。

因为文章在结尾处,以毫不掩饰的文字写道:

“这一系列并非孤立、而是呈加爆态势的突破,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无可阻挡的上升轨迹。试图通过封锁关键材料、断供核心设备、胁迫技术伙伴等传统遏制手段来阻止这个进程,已被证明是徒劳且加自身衰落的战略误判……”

“技术领域的‘铁幕’正在其内部压力的挤压下扭曲变形,世界,尤其是那些曾长久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是时候摒弃傲慢与侥幸,正视并开始学习如何与一个在科技领域已全方位确立领导地位的华夏共处……”

“……”

而这篇头版报道的标题,更是极其抓人眼球。

《谁在敲响旧秩序的丧钟?》

第1679章黑色星期一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华夏方面放出第一条新闻的时间是东八区的周六晚上,第二条新闻则是周日晚上,对应北美东部时间则是12个小时之前。

正好处于停止交易的时间段。

这一时间窗口给舆论场留出了足够的酵空间,并等来了《南洋商报》的“定性级”言。

而紧接着,其冲击力就在太平洋彼岸的金融中心纽约,酝酿起一场足以摧毁一切侥幸的风暴。

周日的华尔街,表面是金融精英们例行的休憩时光。

高尔夫球场、长岛别墅区的烧烤派对依旧。

但无形的电波在加密线路和私人通讯设备间疯狂传递,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氛围。

摩根士丹利大楼顶层。

高级投资组合经理韦斯特·理查德猛地推开门,大步冲进同事罗森·戴维办公室。

平日里精心打理的头此刻显得有些凌乱,声音中也明显能听出嘶哑:

“罗森,我们恐怕要完了!彻底完了!”

戴维的办公室如同刚被飓风扫过,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铺满了各种报表、曲线图和新闻摘要打印件。

他本人深陷在高背椅中,领带松散,眼窝深陷,正对着屏幕上密密麻麻跳动的预交易指令数据出神。

“冷静点,韦斯特。”听到理查德的话,他疲惫地抬了抬眼皮,勉强挤出一个安抚性的表情:“无非又是一次剧烈的震荡……半年前那次纳指大跳水我们不是也扛过来了?”

说话间,又指了指眼前的屏幕:

“预案早就有了,开盘第一时间清仓所有半导体、ai、云计算相关标的,尤其是那些对高端制程依赖严重的fab1ess和代工概念股,让资金回流到……嗯,能源和基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