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90节(第2页)

第1490节(第2页)

彭觉先接过话头:“常总设计的示范堆电路线,采用的是比等离子体膨胀电更直接、理论上能量转化效率也更高的技术——磁流体通道电。”

“啊?”

胡长贵彻底愣住了。

彭觉先则继续解释:

“高温等离子体本身就是导电流体……当然真空室内的等离子体不可能直接用来电,但可以让受到二次激的等离子体在强磁场中高通过……原理跟他们那个膨胀电有点类似,但转化水平更好。”

“这……咱们已经有这技术了?”

胡长贵很快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国内有如此前沿的布局。

“不光是掌握……”彭觉先耸了下肩膀,“相关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其实早就在小功率的……实验装置上验证过很多次,技术路径是成熟的。至于更大功率的验证……那就只能等到xs-1射之后了。”

他不可能告诉对方具体哪些军用型号已经使用了相关技术,只好用个语焉不详的说法代替。

胡长贵眨了眨眼睛,六十来岁的他此时像个好奇宝宝,下意识抬头望向窗外的夜空:

“可是这……来得及吗?”

“我的意思是,xs-1不是也在规划中?”

他下意识觉得太空项目的周期应该更长。

这一次,四人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常浩南微微摇头:

“实际上,整个“信标”中继基地都已经进入了地面建造阶段,进入要比示范堆快得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xs-1空间电源,以及三个桁架连接舱段都会在2o17年内射入轨,并开始提供运行数据。”

2o17年!

在轨运行!

胡长贵的大脑被这接踵而至的信息量冲击得几乎停止了运转。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现一时词穷。

只能愣愣地坐在原地。

此时此刻,他感觉自己好像是个外人。

但转念一想,现整个房间里好像只有自己既不是院士,也没在工建委挂个职位……

好嘛,原来真是外人!

见到胡长贵已经陷入了深深的emo,常浩南转而把目光重新投向兰新志:

“从这个大卫·特莱的表态来看,对方最后的信心恐怕不是什么聚变电站,而是在他们自认为拥有的“半导体优势”上面。”

兰新志脸上也跟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没错,目前国外的主流舆论仍然认为,咱们是通过tsmnetm制程芯片……据说华盛顿那边已经派了好几个工作组,把tsmc上下给折腾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听到这里,常浩南长长地、无声地呼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胸中积压的某种情绪彻底排出:

“既然这样,那我想……是时候把我们的牌打出去了。”

……

三天后。

晚七点整,央视综合频道的新闻节目准时开播。

在例行播报了当日的重要时政新闻和国际动态后,画面切换。

主持人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播报道:

“下面播送本台记者采写的专题报道:自主创新铸‘芯’魂,国产芯片迈入新时代。”

紧接着,是一段长达5分3o秒的专题片。

镜头先掠过津门bhx区一片现代化、整洁宏大的厂区。

巨大的“华芯国际”1ogo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随后,画面切入高度洁净的芯片生产车间。

穿着全套无尘服的工程师们,在自动化程度极高的设备间穿梭。

接受采访的基地主任黄炜面带自豪:

“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攻坚克难,华芯国际已经全面攻克了等效7纳米工艺节点的全部关键技术难关和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高精度光刻、多重曝光、原子层沉积、高深宽比刻蚀、先进金属互连等核心环节,良品率稳步提升,已达到规模化量产的要求。”

镜头切换,展示着晶圆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流转、被精密设备加工的细节画面,以及最终产出的、在显微镜下呈现复杂电路结构的7纳米芯片晶圆。

“目前,我们的津门基地正在开足马力,全力生产,”黄炜继续道,语气中透露出强烈的使命感和产业担当,“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自主可控的先进制程芯片,填补因外部因素导致的市场空白,全力保障国内信息产业,特别是通信、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关键领域的芯片供应链安全与持续展!”

最后的镜头,似乎是定格在黄炜自信的微笑上。

但摄影师却刻意没有使用镜头虚化。

因此,观众得以清晰地看到。

在黄炜身后不远处,一台光刻设备的侧面,喷涂着“arf-18oo”的型号标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