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苏瑶就提着水桶往水稻试验田走。
昨天刚移栽的秧苗还精神抖擞地立在水田里,可今天一到田边,她的心就沉了下去——原本挺立的秧苗,此刻全都耷拉着脑袋,嫩绿的叶片卷成了细筒,边缘泛着不正常的焦黄色。
她急忙脱下布鞋,赤脚踩进微凉的水田里。
手指轻轻托起一株蔫软的秧苗,现根部软弱无力,轻轻一拔,整株秧苗就离开了泥土。根部不但没有生出新根,反而泛着不健康的灰白色。
“老周!二柱子!快来看看!“苏瑶的声音在晨雾中显得格外焦急。
老周第一个赶到田边,烟袋锅子都忘了拿。一看田里的情形,他的脸色顿时变了:“这是咋回事?昨天还好好的!“
二柱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跑过来,看到蔫黄的秧苗,惊得睡意全无:“是不是水浇多了?还是肥料下重了?“
苏瑶蹲在田里,手指捻起一撮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舌尖尝了尝。“不对,这不是水肥的问题。“她眉头紧锁,“你们尝尝这土,涩苦,是返碱了。“
村民们陆续围拢过来,看到田里的惨状,议论纷纷。张婶急得直跺脚:“这可怎么办?秧苗要是活不成,咱们这季的水稻可就全完了!“
“返碱?“老周也抓了把土尝了尝,“还真是。这片田去年种过玉米,冬天没来得及深翻,准是地底的盐碱返上来了。“
苏瑶站起身,环顾四周:“现在不是找原因的时候,得赶紧想办法救秧苗。再耽搁半天,这些秧苗就全完了。“
“去县城买改良剂?“二柱子提议。
苏瑶摇头:“来不及了,而且改良剂太贵,咱们买不起。“
她快步走上田埂,目光扫过田边的草木灰堆——那是前几天清理田地时烧的杂草和秸秆剩下的。突然,她眼睛一亮:“有办法了!老周,你带人去搬草木灰;二柱子,你去挑泉水;张婶,你找几个人把蔫得最厉害的秧苗先扶起来!“
“草木灰能管用?“二柱子半信半疑。
“草木灰是碱性的,正好能中和土壤里的盐碱。“苏瑶一边解释,已经一边动手把草木灰装进簸箕,“快,动作要快!“
老周虽然心里打鼓,但还是立即带着几个壮劳力去搬草木灰。二柱子挑起水桶就往泉眼跑,扁担在肩头吱呀作响。张婶则带着妇女们小心地扶起倒伏的秧苗,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生病的孩子。
苏瑶把第一簸箕草木灰撒进田里,金灰色的灰烬飘落在水面上,慢慢沉入泥土。“不要直接撒在秧苗上,“她叮嘱道,“要均匀地撒在秧苗周围,每株一小把。“
这时,村口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农资站的技术员又来了,他一下车就看见田里忙碌的景象,忍不住摇头:“苏瑶,你们这又是在折腾什么?秧苗都成这样了,还不赶紧去买专业的改良剂?“
苏瑶头也不抬:“我们有土办法。“
“土办法?“技术员嗤笑一声,“草木灰能治返碱?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那你今天就好好看着。“苏瑶继续撒着草木灰,动作稳健。
技术员蹲在田埂上,拿出随身携带的土壤检测仪,插进泥土里。仪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让他皱起眉头:“ph值,盐分含量o,这土质确实太差了。“他转头对苏瑶说,“不是我打击你们,这么严重的返碱,不用专业改良剂根本治不好。“
苏瑶直起腰,擦了把汗:“治不治得好,试试才知道。“
这时,二柱子挑着泉水回来了。苏瑶让他在草木灰上浇泉水,自己则下田用脚轻轻搅动,让草木灰和泥土充分混合。清澈的泉水顺着灰烬渗入土壤,出细微的滋滋声。
“这样真的能行吗?“张婶小声问,手里还扶着一株蔫黄的秧苗。
苏瑶没有回答,而是继续专注地工作。她的布裤早已被泥水浸透,额上的汗珠不断滴落,但手上的动作始终没有停歇。
整整一个上午,村民们都在苏瑶的指挥下忙碌着。撒草木灰、浇泉水、扶秧苗,每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却没有人抱怨。技术员一直坐在田埂上观察,时不时拿出检测仪测量土壤情况。
中午时分,太阳升到头顶,温度越来越高。苏瑶让大家轮流休息吃饭,自己却仍然在田里忙碌。她仔细检查每一株秧苗的情况,调整草木灰的用量。
“苏瑶,你也歇会儿吧。“老周递过来一个窝头,“忙了一上午了。“
苏瑶接过窝头,咬了一口,眼睛还盯着田里的秧苗:“再等等,我看看效果。“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技术员突然叫起来:“奇怪,土壤的ph值降到了!“
大家纷纷围过去,只见检测仪上的数字确实在下降。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些原本蔫黄的秧苗,叶片竟然微微舒展了一些。
“起作用了!“二柱子兴奋地大喊。
苏瑶却显得很平静:“还早呢,这才刚开始。“她转向技术员,“你能不能帮我们测测,现在盐分含量是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技术员重新测量后,报出一个数字:“o,比早上确实降低了。“
这个消息让村民们精神大振,大家干劲更足了。整个下午,试验田里都是一片忙碌景象。苏瑶根据每块田的具体情况,调整草木灰和泉水的配比。有的地方盐碱重,就多撒草木灰;有的地方秧苗特别虚弱,就增加泉水浇灌的次数。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试验田上。经过一天的努力,大部分秧苗都挺直了腰杆,叶片也重新舒展开来。虽然还有些泛黄,但已经显出了生机。
技术员最后一次检测土壤,结果显示ph值已经降到,盐分含量也降到了o。他收起检测仪,对苏瑶说:“我服了。你们这个土办法,还真管用。“
苏瑶这才露出疲惫的笑容:“不是土办法管用,是咱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第二天清晨,苏瑶早早来到试验田。令她欣慰的是,秧苗的长势更加喜人,新叶开始抽出,根部也长出了细白的须根。
这次的成功让村民们对苏瑶更加信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按照苏瑶教的方法,定期用草木灰改良土壤,用泉水浇灌,秧苗一天比一天健壮。
半个月后,这片曾经濒临绝收的水稻田,已经是一片郁郁葱葱。绿油油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力的顽强。
这天傍晚,苏瑶独自站在田埂上,望着长势喜人的秧苗,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田间管理。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要让这片土地真正肥沃起来,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晚风吹过,带来秧苗的清香。苏瑶深深吸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喜欢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请大家收藏:dududu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