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抗鹰前夕:我装备全军,鹰酱你哭什么? > 第272章 大获全胜论功行赏举国沸腾(第1页)

第272章 大获全胜论功行赏举国沸腾(第1页)

一个人?

改变了整个龙国军工的发展进程?

这……可能吗?

这消息对于麦克阿瑟等人来说太震撼了。

一个国家的工业靠的是举国上下,众志成城。

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

“你这也太荒唐了!”麦克阿瑟不相信:“谁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本事!”

情报官:“但情报上反反复复提到林天的名字,或许,此人真有什么过人之处?”

“一个普通的华人,难道还有通天的本领不成?”麦克阿瑟满脸不屑。

更加不可能相信,一个人能改变国家的工业和军工。

要知道,鹰酱在二战时期之所以能快速构建起强大的工业产业链与军工产业链,成为全球“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本质是其战前积累的经济基础、战时高效的国家动员体系、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源整合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从零开始”,而是对既有潜力的全面激活与重构。

鹰酱在二战前已具备全球顶尖的工业实力,19世纪末就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20世纪30年代虽受“大萧条”冲击,但工业体系的“骨架”,如产能、技术、基础设施并未受损。

反而为战时转型埋下伏笔。

二战前鹰酱的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等行业已形成规模化产业链。

1940年汽车产量达440万辆,占全球产量的75%。

钢铁年产量稳定在7000万吨以上,占全球30%,远超德、日、意三国总和。

这些民用产能只需通过“设备改造、生产线调整”即可快速转向军工。

例如福特汽车工厂1942年停止生产民用轿车,转而生产B-24“解放者”轰炸机,巅峰时每63分钟就能下线1架。

整个二战生产了8685架,是战前民用流水线效率的直接迁移。

而龙国有这个产能和工业能力吗?

另外,鹰酱在战前已建立起“高校-企业-政府”联动的研发网络。

比如,贝尔实验室(电话、雷达技术)、通用电气(发动机、电机)、杜邦(化工、塑料)等企业长期投入技术研发。

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高校则在航空动力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积累成果。

例如,战前研发的“雷达技术”在战时快速应用于军舰、飞机。

解决了对潜艇、敌机的探测难题。

另外,汽车行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流水线、零部件通用化直接复制到坦克、火炮生产,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可以说,战前的鹰酱已建成全球最完善的交通网络。

铁路里程超40万公里,占全球45%,可快速运输原材料与成品。

公路网支持汽车、坦克的短途调度。

港口配备大型起重机,便于军工物资的跨洋运输。

此外,鹰酱的电力普及率远高于德、日,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提供保障。

而且,鹰酱在战时并非单纯“拼产能”,而是通过技术突破降低成本、通过标准化提升协同效率,让产业链从“规模大”升级为“效率高”。

研发出B-17、B-24轰炸机的“高空增压座舱”,让机组人员能在万米高空执行任务。

普惠公司的“R-2800发动机”大幅提升战斗机的机动性,生产技术快速迭代后。

发动机故障率从1942年的20%降至1944年的5%。

同时,发明“自由轮”的标准化建造技术。

将船舶拆解为3000多个预制部件,由不同工厂同时生产,再到港口组装。

单船建造时间从1941年的120天压缩至1943年的24天。

整个二战生产了2751艘,解决了“大西洋护航运输”的船只短缺问题。

而龙国这些能做到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