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换个法子,不开这间,开个分店!直接搬到厂子门口去。”
周淑芬早有打算。
她可不是只会守摊的人。
厂子门口是什么地方?
每天上下班高峰,围墙上都能站满等早点的工人。
“那儿人多,天天排队买货。”
她继续说道。
她前两天去踩过点,观察了一个上午。
卖包子的大妈摊子前都能排二十米长队,更别说那些缺日用品的年轻人。
只要招牌一挂,价格透明,肯定一炮打响。
现在这家店,合同签了三年。
每月一号,周淑芬雷打不动把现金送到房东手里。
虽然贵,但她图的就是稳定。
她天天盼着政策松动,能买块地自己盖房,省得看人脸色。
货一到,周淑芬立马搞宣传。
她不让喊喇叭,嫌吵,也不请人舞狮敲锣打鼓。
做生意靠的是信誉,不是热闹,浮夸那一套,在她这儿行不通。
她印了传单,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周淑芬回余新第二天,杨云沐找上门了。
那天刚下过雨,街上湿漉漉的。
杨云沐穿着一件旧棉袄,站在门口迟迟不敢进。
“大姐!好久没见啦!”
杨云沐推开门。
见到周淑芬的那一瞬,整个人一下子松了下来。
成衣店的事,余大娘全管着。
周淑芬只出设计图和样衣,别的不插手。
她知道,有些人情需要别人去维持。
那家店,本来是谢丽雅的礼,现在慢慢成了余大娘的私产。
当初谢丽雅送她这份心意,是感激周淑芬救了她弟弟。
可时间久了,余大娘经营得好,口碑打出去了。
外人说起时,都说“那是余老太太的店”。
名字虽未改,实质早已转移。
周淑芬就是这样的人。
别人帮她一滴水,她能还你一整个海。
她正低头算账,一抬头,吓了一跳。
眼前这人,真是杨云沐?
记忆中的杨云沐干净利索,说话带笑,走路都带风。
而眼前的她,瘦了一圈,眼窝深陷,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云沐,你……你咋成这样了?”
周淑芬一见到这副模样,心猛地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