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他是怎麽从树枝上恍惚地一跃而下,後面有没有摔伤了腿,迟星霁已经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归家时,双亲谈及胞弟的婚事,似乎总有意无意往连蔷身上引,又顺势谈及了他。
他瞧着双亲隐含深意的双眼,只把对连蔷的印象一语带过。
迟星霁从前和家人的相处中的一点一滴总结出了一条最重要的道理:千万不能暴露自己的喜欢。于是他说了谎,也差点骗过了自己。
因为无论天上地下丶何年何月,唯一会心疼怜悯他的只有连蔷。
迟星霁做得很好,未成想那一日的连蔷也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奉行缄默的人从始至终都维持着这一准则,而生性坦荡直率的人,仅有的一次嘴硬逞强,却差点痛失了最心爱的东西。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弥补。
迟星霁数次回想,是否儿时被所谓的亲缘牵绊不深,才会被难得的真情所打动。他对连蔷的感情,当真关乎风月麽?
同样的问题,奚文骥亦问过他——在那日求娶之时,上首的师父痛心疾首,连声质问。
迟星霁从来是奚文骥最得意的弟子,从未叫师父失望过,迟星霁自己也知道,可当疑问接踵而来时,他浑然不觉跪久了的双膝红肿疼痛,迟星霁想,他一定要留住连蔷。
于迟星霁来说,他对待奚文骥的感情复杂,他敬重奚文骥尤胜其父,可爱他,亦怨他,怨他为何不能爱屋及乌。
久而久之,这细微的怨恨便化作了对自己无螚的鄙夷。迟星霁总是想,若是他再强大一些,是不是就能更自如些?
可惜似乎不是。
回忆一旦啓封,就会有更多纷沓而来。某日,迟星霁向连蔷提及了自己想要再去探望一次奚文骥——尽管奚文骥应当已得到了十分周全的照顾,连蔷平静地答应了,允他独自前去。
迟星霁没有意见。可伴着晚霞归来的他带回了奚文骥的死讯。
“……说是寿终而死,去的时候很安详,没吃什麽苦。”迟星霁这样说着,眼底多多少少有些黯然。
他对自己缺失侍养的那些年岁,到底都是遗憾的。
连蔷听来,也有几分唏嘘。她不能和奚文骥和解,可对他的逝去无动于衷,亦是不可能的。总归教养过她一场,连蔷还是主动陪着迟星霁去坟前看望了一回。
站在奚文骥墓碑前的连蔷恍若隔世,想起年少时愤时疾俗的自己,是万万做不到心境平和地来为他上香的。
这一遭反让她想起了另一件事,说来不孝不义,这些年她从不敢去家人坟前祭拜。一是怕他们到了地下也无法原谅自己的薄情;再者怕自己过得难堪,他们不怪她,却要心疼她的狼狈。
总有世人言,修真之人注定六亲缘浅。连蔷从不以为意,她是被托举呵护着长大的,家中少了谁,都无法变成现今的她。
当连蔷看到父母坟头被打理得干干净净之时,她刹那喜极而泣。
即便知道自己不能被原谅,可有此一遭,也是她最想看到的结果。
迟星霁替她去打探了一番,听闻是连家的後人所为,提议要连蔷去拜访,却被她柔声拒绝了。
“我说起来也算是他们的老祖宗了,可我认识的连家人不是他们,他们也没有因为我得到什麽荫蔽,我又怎麽好觍着脸去看他们呢。”连蔷揉揉眼睛,嘴角却不自觉地在上扬。
于是二人只在连家老宅外默然注视了一会儿,便悄悄离去了。
“还有什麽必要做的事情麽?”
二人在闹市中慢慢穿行着,迟星霁稍快半步,为连蔷挡开人流,侧首看向她发问道。
连蔷看向天空,今日晴空湛蓝,万里无云,是个少有的好天气,哪怕有孩童不慎擦撞过她,也无损她的好心情。
她曾经高高仰望的星辰就这样落进了这方小小的池塘,化作一尾小鱼,终生环绕着她这朵莲花游弋,矢志不渝,衆生不改。
于是连蔷向着迟星霁摊开手,撅嘴娇嗔道:“你先前送我的那枚花簪不好,都有锈迹了,一定是没有好好挑过,重新买一支向我赔礼。”
时日还短,哪里就发锈了呢?可迟星霁只觉得自己的妻子一如既往的可亲又好笑,温声应好,又顺势牵住她的手。
“好,为你买,一支买,十支八支都买。”
身侧穿流而过的游人不识他们,乍一看,都只当是一对平凡的恩爱小夫妻,会心一笑。
【正文完】
-----------------------
作者有话说:终于!完结了!!!
这篇文连载跨度太大,一开始写的时候,我对很多事情的意识都还是初初萌芽,没想到时代在进步,两年後再来看文中有的设定和剧情,我自己都觉得有更改的空间,但,我还是很喜欢它,所以写到了今天!
写这篇的时候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和一位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决裂,放弃了自己喜欢了两三年的爱好,甚至工作都处在一个不知所以的阶段,回看自己的産量,真的很想晃晃自己脑子里的水听个响……还好是写完了,不能说多满意,因为人还是要给自己留几分馀地的哈哈哈哈哈。
关于连蔷,一开始的设想就是一个可能看起来十分“恋爱脑”的角色,她收到了很多的爱,也有能力将爱反馈给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因为思想的发展,“恋爱脑”这个词或许已经染上了一些贬义的色彩,但我还是觉得,在一次次失去和被伤害後,还是能勇敢地坚持自我去追随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非常之了不起的。
但同样,好的爱一定是可以让自己和对方都熠熠生辉的!
还让我觉得珍贵的是她的共情能力,是天赋,但有的时候也会是敏感人的惩罚吧,但还是宁可痛苦,不要麻木。
对于迟星霁吧,感觉没什麽好说的,想对他的描述和解读基本已经在文章里了,应该算是非常典型的回避型吧(是吗?),我也不知道,随便说的。
这本也尽力去塑造了一些配角,也不知道效果怎麽样,交给你们来评价啦。
习惯性将正文完结感言写得长了一点,那麽,终有告别之时,我们,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