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又去了西番。五年前,当大齐使臣踏入西番,在驿站无故身亡时,西番王未等兵临城下,便立即请降,对着国书几乎声泪俱下:“贵国。。。。。。能否换个由头?回回都是使臣被杀。”
两年後,两人游至蜀地一小镇,慕名寻到一家名为“任我游”的酒馆。店名意蕴超脱,店主是一个带着面纱却身子柔美的老妇人。
二人点了一壶本地清酒,临窗对酌,闲话桑麻。
不知何时,店主悄然而至,“明珠郡主丶老国公,别来无恙。”
叶倾华微讶,在这偏远小镇,竟有人识得他们。问道:“这位夫人是?”
店主缓缓揭下面纱。左脸伤痕交错,触目惊心,然那完好的右脸,虽染风霜,仍依稀可辨昔日的倾城绝色。
“蓉贵妃,多年不见,一切可好?”安无恙道。
“这里可没有什麽蓉贵妃,只有肖遥。”肖遥自斟一杯,举杯相敬,“敬二位,聊表心意。”
他们终抵平波。当年离任时说得空会回来看看,却不想这“得空”竟是三十八年。
平波县城较记忆中了扩大一倍不止,商旅云集,人烟阜盛,已成东南地区名副其实的上县。
县衙後巷那两座旧宅,一直空置,却也有人定期洒扫。叶倾华望着那两扇熟悉的门扉,眼中漾起促狭:“我记得当初,有些人呀,每次回来都故作正经从安宅大门入,转过身却宿在我叶宅的屋里”
安无恙不甘示弱:“我也记得,有个口是心非的美人,想我想得紧,连鞋袜都顾不及穿,赤着足就跑出来迎我。”
““我哪有那般不矜持?”叶倾华嗔他一眼。
“这怎麽能是不矜持?”安无恙伸手将她揽入怀,低头在她耳边轻笑,“我们那叫,双向奔赴。”
两人极有默契未从同一个门进入。叶倾华推开了叶宅的门,安无恙则踏入了安宅的门槛。旋即,约好似的快步走向那当初打通的月亮门处,相拥而笑。
“夜明珠,我们在此多住些时日,可好?”安无恙环顾这承载了无数青春记忆的院落,语带浓浓眷恋。
“好。”
尘封的宅门重啓,消息如风传遍全县,叶大人回来了!
不消一个时辰,门前的巷子便被围得水泄不通,门口更是被各种鸡鸭蔬果顿满。
叶倾华没有拂百姓的好意,能收的都收了,亦出去和大家见了面。
朱夫人激动地上前,眼睛流出浊泪,“我还以为,这辈子都不能再见到郡主了。。。。。。”
“对不住,是我回来迟了。”叶倾华回握她的手。
“大人言重了!您为国操劳,是做大事的人,只是太忙了。。。。。。”年迈的卢四娘精神奕奕,声音洪亮。他们平波百姓更习惯称她“大人”。
朱夫人和卢四娘带她四处逛着,行至一处新建寺庙,只见大殿中央,竟矗立一尊真人等身石像,仔细看竟然是她年轻时的模样。香火缭绕间,不时有百姓虔诚跪拜,低声祈愿。
叶倾华惊愕指自己,又指指石像,一时语结:“我。。。。。。我这。。。。。。”
“大人在我等心中,便是救苦救难丶赐福苍生的神女。”
後来,叶倾华与安无恙又去尝了楚地鲜笋,看了云梦泽浩渺烟波,品了留县肥美江鱼。。。。。。
回程途中,他们于岂巩驿站下榻。
点了两碗寻常汤面,方尝一口,二人不约而同蹙眉搁箸。
“子谦所言不虚,”安无恙望着那碗面,“这家驿站的面。。。。。。”
“真难吃!”叶倾华接口,话音未落,眼眶已微微涩痛。
嘉佑三十三年秋,五十八岁的嘉佑帝李仪禅位,二十二岁的皇太女李苗登基,成为大齐史上第二位女帝。次年,改元建宁,当年即为建宁元年。
建宁十一年,春。
庭院内百花争妍,和风拂面,带来草木清香与融融暖意。叶倾华和安无恙带着曾孙女在花园里放纸鸢。
年迈的叶倾华已跑不动了,安然坐于藤椅中,含笑看那一老一小嬉闹。怀里拥着安无恙刚给她折的一束花,香气袭人。
忽然,她好似听见飘渺之声。像是记忆中爹娘温柔的呼唤,又像是那些年子谦弹的琴音。
福灵心至间,她朝安无恙唤道:“长生,夫君。。。。。。”
安无恙闻声回头,脸上是几十年未变的宠溺笑容:“怎麽了?”
“抱抱。。。。。。”
他心口一紧,急忙将线轴插进土里,对曾孙女道:“月月,去把你祖父叫来,快去。”
言罢,他三步并两步冲至椅边,紧挨着她坐下,将她紧紧拥入怀中。他侧首,不断亲吻她如雪银发,声音微颤却极力维持镇定温柔:“卿卿,不怕啊,为夫在呢,不怕。。。。。。”
叶倾华将头枕在那温暖了她一辈子的胸膛,所有莫名不安皆奇异地平息,“夫君,我好爱好爱你。。。。。。”
安无恙听着她越来越弱的呼吸,收紧手臂,贴着她的耳,轻声回应:
“卿卿,我也好爱好爱你。。。。。。”
“乖,走慢些,等等我,我这就来。。。。。。”
建宁十一年,三月十五日。
大齐第一位女相丶明珠郡主叶倾华,与其夫君老镇国公安无恙,于家中花园藤椅之上,相拥长眠。
同年,大齐第一个蒸汽发动机,研制成功。
*********正文完结**********